美文网首页满爱读书《简友日记》想法
《专注力——养成发散习惯》

《专注力——养成发散习惯》

作者: 满爱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24-09-03 04:47 被阅读0次

作者:苍春波

      内容梗概——

      写到这里,但愿我已经向你讲清楚了发散模式的巨大益处。发散模式可以让你找到毫不相关的想法和经历之间的连接,为你“充电”和计划未来。要获得这些好处,你只需让自己的大脑休息和漫游,最好同时做某件习惯性的事情。 进入发散模式的频率,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它与你进入专注模式(需要重新“充电”)的频率相关。专注模式会消耗脑力,而发散模式有助于恢复脑力。

      你的工作需要连接更复杂的、毫不相干的想法,此时,发散模式就特别有用。例如,如果你是负责实验设计的研究人员或是负责建构故事情节的电子游戏设计师,就应该经常进入发散模式。你的工作越需要创造力,就越应该经常进入发散模式。对于今天的知识型工作,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投入的创造力越多,工作效果就越好。

      最后,进入发散模式的频率,还应该考虑找到正确的工作方法的重要性。我最喜欢亚伯拉罕·林肯的一句名言:“给我6个小时砍一棵树,我会先花4个小时磨快斧头。”无论是计划改造房屋、分配团队预算,还是设计研究项目,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完成手头的任务都是非常重要的。制订计划时处于发散模式的时间越多,后面节省的时间就越多。

      大脑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才能完成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的切换。因此,退出专注模式后,我们要通过发散注意力休息至少15分钟,其产生的效果要好于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短暂的休息还可以帮助你提升创造力,在这段时间里,你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拼合出复杂的灵感,但你完全可以计划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重新“充电”和捕捉大脑中的“开环回路”。发散模式的3种类型——习惯性、捕获和解决问题——既适用于碎片时间,也可用于大段时间,尽管处于发散模式的时间越长,益处会越大。

      不但在工作间隙可以进入发散模式,你每天有很多机会都可以进入发散模式:

      ·晚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断开互联网连接;

      ·完成某个任务就是你应该进入发散模式的一个信号;

      ·买一个闹钟,这样你醒来后就不会马上被你的手机分心;

      ·只带记事本,走路去喝咖啡;

      ·把手机留在家里一天,挑战一下自己;

      ·洗一次超长时间的淋浴;

      ·让自己无聊5分钟,觉察你脑子里冒出的那些想法;

      ·控制分心物、简化你的环境,以确保自己做某个创造性任务时注意力不会“外溢”;

      ·做饭时听音乐,不要看娱乐节目;

      ·去大自然散步;

      ·参观美术馆;

      ·健身时,不放音乐,也不看博客。   

      客观地说,发散模式似乎是没有效能的。你在公交车上望着窗外;你不戴耳机在大自然中散步或慢跑;你在候机室里用记事本写东西,而不是不停地翻看手机——虽然你看上去不忙碌,但你的大脑肯定在忙碌。

      发散模式是大脑最有创造力的模式,同专注模式一样,你值得尽可能地多花时间进入发散模式。

      [1]通过走神连接想法,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汉密尔顿》(Hamilton)可能是百老汇有史以来最好的音乐剧,为了创作它,作曲家林-曼努尔·米兰达(Lin-Manuel Miranda)用电脑循环播放音乐,然后在房间里四处走动,进入发散模式,直到想出歌词。

      心得体会——

      大脑有着神奇的运行机制,发散与专注都有存在的价值,理解了这个道理,就能更自觉地处理好工作和休息的关系。创造力在休息中也会迸发,从而推动工作,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专注力——养成发散习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rk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