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常占四时春(102)
焦小桥
月季花,被誉为花中皇后,在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在原生我国的蔷薇科“三姐妹”蔷薇、月季、玫瑰中,出现月季的记载略微比玫瑰、蔷薇要晚,然而,最迟在汉代也已经被宫廷大量栽培。
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玫瑰碧琳,珊瑚丛生”,记载了汉武帝时期上林苑的优美景象;《子虚赋》:“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瑉琨吾”;另外汉代的《西京杂记》也有关于蔷薇的记载,只不过古人对玫瑰、蔷薇、月季没有细分,“同名异株”现象较为广泛,现在关于最早“月季”记录为北宋“红杏尚书”宋祁著的《益都方物略记》:“此花即东方所谓四季花者,翠蔓红花,属少霜雪,此花得终岁,十二月辄一开。”,后来以月季来命名。
月季花从历史发展来看,应该是古代园艺匠人从蔷薇科中选出的优异品种,在宋代开始普遍盛行,到了明代,月季选育品种越来越多,到了清代开始被引进欧洲,据《花卉鉴赏词典》记载,月季于1789年,中国的朱红、中国粉、香水月季、中国黄色月季等四个品种,经印度传入欧洲。
欧洲虽然早就有蔷薇和玫瑰的记载,可惜是一直突破不了每月开花的难题,中国月季非常可贵的生物特性是可以连续开花,因此,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美各国纷纷从中国引进或者收购月季品种,然后进行杂交,精心培育,现在月季品种已经达到一万多种。
月季花作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风姿绰约,花色娇艳,连续开花,不畏严寒,坚忍不拔,气质出众,因此受到文人墨客的热情讴歌,历代关于月季的诗词也是不胜枚举。
苏轼喜欢月季,他的弟弟苏辙和儿子苏过都喜欢月季,苏辙寓所后面的月季被砍伐后死而复生,于是赋诗一首《所寓堂后月季再生与远同赋》,其中结尾为“及春见开敷,三嗅何忍折。”;苏轼的三儿子苏过读后和诗一首《次韵叔父月季再生》,最后一句“不似玄都花,蔌蔌那容折。”,二人都认为月季花太美,让人“不忍折”、“不容折”,然而苏轼也来凑热闹,同样和诗一首《次韵子由月季花再生》,其中最后道“聊将玉蕊新,插向纶巾折。”,不认同二人的看法,折了一枝月季花插在头巾上,更显得诙谐潇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