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头号玩家公会】砍柴书院你柴知道啊
秦观: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一)

秦观: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一)

作者: 麦大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1-16 00:03 被阅读5次

    文/麦大人

    01

    但愿一识苏徐州

    1069年,王安石上台后,启动了著名的“熙宁变法”。

    这是一场主要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危机为目的革新运动,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变法历时16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面貌。但由于在推行过程中的不良运作,激起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其结局也随着宋神宗的去世而告终。

    伴随变法而来的,是新旧两派的党争运动,一边是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另一边是以司马光领衔的保守派。

    两派人士政见不合,互相倾轧,势同水火,不相往来。

    其中在保守派里有一个大文豪,他不是别人,正是名冠天下的文坛领袖苏轼。

    其实,大才子苏轼并非觉得变法不好,只是他认为变革方式可以温和一些,不那么激进,这样或可以争取更多人的支持。

    由于王安石的性格弱点,做事过于偏激,心里就容不下异己。

    他似乎没考虑那么多,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凡是反对变法的人,一律踢出朝堂,不是革职,就是流放。

    我们的苏轼同学,想尽快远离这个是非之地,于是主动请求外放,到地方上去为民谋利。

    1078年,苏轼在徐州任职,他性格豪放,喜欢结交朋友,没事就到附近的景区游山玩水。

    一次,苏子和好友孙觉决定到风光绮丽的扬州游玩。

    而就在离扬州不远的高邮,有一个30岁的中年士子刚参加完科举考试,带着沮丧的心情在家疗伤。

    苏轼

    当他得知苏轼来扬州的消息后,不禁喜出望外,遂萌生了想去拜苏东坡为师的想法。

    这时的苏轼已经名满天下,堪称泰山北斗,于是士子写诗向苏子致意:

    “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苏徐州。”

    灵机一动,他就请人写了推荐信,提前模仿苏轼的书法,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当苏东坡和朋友正玩得尽兴,不料发现寺庙墙壁上洋洋洒洒地写了一首诗,不由得驻足欣赏起来。

    可是看到最后,落款居然是“苏东坡”,他着实吓了一大跳,绞尽脑汁想了半天,也不记得自己曾经来过这儿。

    这时,孙觉拿出推荐信,苏轼看了方才明白过来:在寺壁上写诗的人,肯定是这小子!

    苏轼口中的这小子,不是别人,正是那个落魄士子秦观。

    此时躲在一旁的秦观,奉上准备已久的《黄楼赋》,苏子读罢,大嘉赞赏了一句:“你有屈原、宋玉的才情啊!”

    这一招出其不意,苏轼心情大好,于是欣然接纳他为弟子,秦观有了苏轼的背书,一时之间名声大噪。

    后来,秦观通过勤学苦练,成为婉约派一代词宗,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被称为“苏门四学士”。

    02

    韶华不为少年留

    1049年,距离北宋建国已将近百年。

    在江苏高邮这个地方,有一户地主家里,又添了个大胖小子,父亲给他取名叫秦观,字少游,他后来成为北宋文学史上的重要名家。

    老爹对几个孩子都寄予了厚望,这从他们的名字里就可以看出。

    秦观上面有个哥哥叫“秦规”,下面有两个弟弟,分别叫“秦觌”和“秦觏”。

    有没发现,偏旁里都有个“见”字,大抵是想让儿子们多长见识,不要孤陋寡闻,将来能出人头地。

    秦观也不负父望,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过目不忘,尤其喜好兵书,对《孙子兵法》有着深入的研究。

    少年秦观对国家的羸弱现状,有些痛心疾首,他胸怀远大的志向,以期将来能够建功立业,光耀门楣。

    他可不像一般的白面书生,而是长着一副络腮胡子,身材魁梧,甚至有些剽悍,喜欢结交一些豪侠之士。

    无论从长相还是行为举止上来说,秦观都会是个慷慨悲歌之人,应该像老师苏东坡那样,写一手豪放诗词,但为何后来他却越来越多愁善感,成为了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且看这首《江城子》,他把自己的落魄宦途和羁旅生涯,表现得淋漓尽致。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韶华不为少年留”,少年本是一个风华正茂,憧憬梦想的年纪,却因为种种缘故,变得伤春悲秋,失去少年人的风采。

    末尾一句“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与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一切都跟秦观的人生经历有关。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秦观: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ts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