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读《自卑与超越》有感

读《自卑与超越》有感

作者: 00大笨牛 | 来源:发表于2024-03-23 12:44 被阅读0次

写在前面

近期在读《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这是覃杰(007创始人)的老师马宏(棋盘资本创始人)推荐给他,他又推荐给我们的一本书,他们说:“这是为007战友写的一本书”,马老师更是写了007现象之“自卑与超越”这篇文章。

推荐后,闲睱时间听了一遍,老实说,并没有多大感觉。真正读起来是在武汉闭门会后,加入了007经典读书会,获赠了这本书。读书会要在4月共读这本书,一睹为快吧,文字还是要眼睛看了才更能理解。

本书简介

本书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心理学体系的人。其一生著作颇丰。

目前仅仅读了二章半,感想颇多,这本书不仅仅是心理学书籍,还是一本子女教育书啊,读完此书,可以更了解童年对人生的影响,了解给孩子什么更重要,对小孩的沟通教育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目前较多出现忧郁症等都有较好地预防及应对办法。

目前还没有在本书中读到自卑与超越给生活带来的意义,感受最多的是作者把合作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作者把生活的意义与合作结合起来,认为愿意合作与奉献的人将活得更好。

第一章

生活的意义

作者认为人生的三大事实是:我们无处可逃、我们不是唯一成员、人类有两种性别。带来了三种问题:职业、社会和性。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所作出的反应都不同,如果反应是积极的,他的生活的意义就是积极的,反过来就会觉得活下去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联系我们日常经常说的“人生三大幸事”是多么像啊。“他乡遇故知”意味着有良好的社会关系,“金榜题名时”意味着满意的职业,而“洞房花烛夜”,意味着幸福的婚姻家庭。生活中很多的现象与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这也是读书带给我们快乐的一种吧。

作者指出娇宠、忽视、生理缺陷的孩子容易将错误的意义赋予生活,会给未来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必须被帮助以赋予生活较好的意义。记得一句流利语“不需要你养老,只感谢让我参与你的成长”,这样跟孩子说是不对的,在这里找到了依据。养老不仅仅是一个“钱”字,更是一个“情”字,强调孩子对父母的反哺,加强责任感,同时这也是双方的感情需要。教育孩子,很重要一点要让他赋予生活积极的意义。

属于私人的意义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意义只有在和他人交往时才有存在的可能。如果没有奉献的目标,只想凭空发展自己的人格,只会使自己更不愉快而已。追求奉献,强调奉献精神不仅仅是上层阶级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的需要,一个人赋予生活意义,对社会作出贡献,那么他会把自己的人格塑造到理想形态。对小孩的教育,强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非常必要的。

童年的记忆,可以了解整个人格之钥,溯源让自己了解自己,从而更合作及更有勇气面对生活。事实上,很多人内心是充满恐惧的,需要别人鼓励与支持。通常说做思想工作,给予他人较好的指引或规划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治疗。激发梦想,给予责任可以让人更好地生活。如同企业要有愿景、发展目标一样,个人也要有自己的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设计,才能更好地生活下去。

第五章   梦

看完第一章选择了第五章“梦”,因为看过《梦的解析》,在心理学上梦是很重要的存在。每个人都做梦,我也一样。曾经几次梦见家中逝去的长辈,世俗理解是他们来托梦了。曾经梦见另一个世界的二伯、大姑,向父母打听他们家的的事情,发现梦中所托之事似乎与现实相符,这让我对梦充满了好奇。

这一章,指出了关于梦的二个心理学派,而作者的个体心理学派更让我接受。梦是让我们逃避生活样式,不按照常识来解决问题。对于梦的解释都是属于个人的,不可能用一般的公式来解释。网络上流传的解梦之说并没有科学依据,做梦以后再也没有必要去百度梦的预兆了。

如果我们了解了梦,它们便不能欺骗我们,也不能引起我们的心境和情绪。梦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感觉,是常识的敌人。我们不要被这种感觉所欺骗,依照常识,科学的方法做事。生活样式是梦的主宰,乐于合作的人更遵从常识,也会少做梦。

在常见的梦中,作者解析了一些梦所引起的感觉。个体心理学的治疗技术始终是指向增加个人应付生活问题的勇气。通过梦,了解生活样式、生活态度,让他乐于与他人合作,他必定也是勇敢、乐观的。

第十一章 人及同伴

作者讲到对于一个“人”的所有要求,以及能够给他的最高荣誉,就是他必须成为良好的工作者,他必须证明他是人类的一个良好的同伴。人类需要团结,人类由于对同类有兴趣才日渐进步的。不管是宗教信任还是政治社会活动,只要能够增进合作,增加我们对同类的兴趣,那就是有意义的,能够促进人类的进步。

“只问收获,不事耕耘、只追求个人利益的人生观对于个人和团体的利益都是最大的阻碍。自私自利的行为不仅仅对社会不利,其实对其本人也是很大的问题。

只有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各种能力才能发展出来。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忽视了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一味追求成绩,反而容易造成心理障碍。通过说、读、写知道别人心中的想法,可以让我们接受社会常识,与他人正常的交往合作。

当一个人只追求个人的利益和优越感,他们认为生活应该是为他们而存在的,只对自己感兴趣,对同伴甚至不屑一顾,不用自己的眼睛与别人发生联系。他们很容易发生精神疾病。很多精神病患者也是因为对他人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社交造成的。如果给予忧郁患者多些关怀关心,让他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增加对社会的兴趣,和同伴发生联系,他便会很快痊愈。

书中还有一些对忧郁症患者的描述,颠覆了我的认知。原来合作精神如此重要,原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如此重要。网络时代,更多人沉迷网络社交,逃避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如果我们的社群活跃一些,或许会减少社会精神病患者的出现。

“线上聊千遍,不如线下见一面”在个体心理学中,体现了它的价值。人都是有社交的需求,增强合作精神,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写在最后

如果你对生活的意义不甚了解,如果你对小孩教育充满疑问,如果你对心灵和肉体的关系感兴趣,或者你想超越自卑感,将自卑感转变为超越地位的追求以取得成就,强烈建议你一起来共读这本书。

本书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即使是通俗易懂,一个人读这样一本充满哲理及学术的书籍,还是会遇到不容易理解的问题,一群人共读更能理解吃透一本书,而这本书是值得一读再读的书籍。

007经典读书会正在内测阶段,1年仅需199元,每月读透一本书,用经典武装头脑。4月共读《自卑与超越》,5月共读《重新定义管理》,保持终身学习,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相关文章

  • 读《自卑与超越》有感

    最近读了一本书《自卑与超越》,本书修正了精神分析的泛性论,从生命意义、儿童、家庭与学校的影响、个人与社会、职业及爱...

  • 读《自卑与超越》有感

    我们人类是群居动物,既然是群居了,就离不开合作。基因也会让我们去合作,只是有些人用错了方法去获得他的价值感。 错误...

  • 读《自卑与超越》有感

    人生就像一场在平原上追逐太阳的旅行,自卑恰似日落偶然投下的阴影。自卑感本是个人趋向优越的原动力,却常常因为我们对它...

  • 读《自卑与超越》有感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讲的是自卑情节,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情节,我小时候也有,由于在农村长大,突然来到大城市上学...

  • 读《自卑与超越》有感

    前几天参加速度营,以手指牵引,从长z 不断训练到短z ,快速读了二分之一。写一些阅读的感想。 缘起。这本书第一次是...

  • 读《自卑与超越》有感

    这几天正在读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速度很慢,几天过去,才读了第一章节-生活的意义。 《自卑与超越》这是一本有关心...

  • 读《自卑与超越》有感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我用一个月的业余时间读完了,它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家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一本...

  • 读《自卑与超越》有感

    《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书中作者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

  • 读«自卑与超越»有感

    看完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很多的记忆如洪水般再现。阿德勒说,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卑情结,对此我深表...

  • 读《自卑与超越》有感

    下午翻阅《自卑与超越》,大概阅读了十分之一左右,只看完了第一章-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以前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自卑与超越》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ih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