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翠柏里的故乡

作者: 枝子__ | 来源:发表于2022-07-17 11:13 被阅读0次

    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各不相同,但是相同的是谁的成长记忆中必定都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故乡。不管你走多远,不管你有多么留恋或是想忘记,然而谁也别想永远甩掉它,因为你最原始的那部分早已落地生根在那里。

    当年费翔的一曲《故乡的云》唱红了大江南北,也唱在许多出门在外人的心窝上,不知曾悸动过多少在外漂泊游子的心啊!

    提起故乡,我总是会对它的云和月生腾出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感,也或许说是淡淡的忧伤。

    其实我很早就因着所谓的生活和发展几次三番地离开过它,后来也曾回去住过一年半载。但奇怪的是,这些年漂泊的地方多了,反而带着满满热切的心回去的时候,好像又失去了一些在外想望中的味道。思乡的心也就越来越淡,但最原始的那份情还在。

    不过,我想这一回我是真的离开了它,——我的故乡,东北。

    昨日,在离家不远处的途中,道路两旁的一些松树映入眼帘。一样的树,一样的青翠,经风微微一吹,它的枝条连同枝条上那密密麻麻又不失空隙的松针轻轻地摆动着,那枝条上的松针青翠得逼人的眼目,它们柔柔地舞动着长袖,让人顿时充满遐想。

    那是松树的什么种类,我不知道。但年少时就在家附近的小山坡上是常见到的,真是对它有一种特别的偏爱。

    我的故乡在东北的黑龙江,那里以盛产林木闻名,同时也出产一些特有的地方特产。例如:人参、鹿茸、乌拉草等。

    那里也曾是被老一代知青下乡时叫做“北大荒”的“北大仓”。

    曾经大大小小的山上各种各样的树木多的不可胜数,只是这些年的乱砍乱伐出现了不少形象丑陋的“秃头山”。

    我的家住在郊区,家安置在一个工厂的“后花园”里,其实这个所谓的后花园就是连接于其工厂的一大片菜地。菜地中除了当时只有我们一户住家外,就都是成片的玉米和黄豆;秋风里,玉米和黄豆地里那沙沙作响的窃窃私语声,到如今都犹在我的耳畔。

    这片菜地一面临着小山,其它三面都是用围墙围起来的。一条小路蜿蜒把家和工厂连接,以至通向外面的世界。家就坐落在这座小山脚下,山上长满了松树,其间也穿插几棵果树,还有几座孤零零的小坟丘。

    每年春天的到来,我想应该是我和邻近的几个孩子最先发现的。

    几场春雨过后,厚重的泥土气息直沁入鼻,不多时,地面就泛出片片新绿。一不留神儿,几种指甲盖大小的小花也开始点缀于其中 ,有蓝的、白的、粉的、紫的、黄色最多。郊区的那个大院,尤其是家门前的那座小山成了我们年少玩耍的“天堂”。

    只要一有空闲,不管春、夏、秋、冬的哪个季节,孩子们都离不开那个乐园。小山也总是乐此不疲地欢迎着我们,并时不时地施与些许馈赠。

    春天不仅有满山的绿树和小草、小花,还有很多可供采摘的鲜美野菜。夏天玩累了的我们常会到飘着花草香的树林中避暑。秋天它更是捧出一些让孩子们流连忘返的礼物,有野草莓、野李子、山丁子,还有一种可吃的松伞磨和野蚕蛹。到了冬季,除了在小山坡上滑雪玩,还能在树林中拾到很多可供取暖的烧材。总之我们的童年、少年那些美好的时光都是在故乡的那个没有外界干扰的“后花园”里度过的。

    故乡的青山绿水和那片黑土养育出性格直爽的人。所谓“土壮民肥”,不仅长出肥美的庄稼,更是哺育出高大健硕的“东北人”。

    在这一点上来说,北方的女子稍逊于南方女子的小巧温婉之美,但也不失端庄大气的气质。

    浑厚的黑土曾孕育出家喻户晓的“二人转”,如今也加入了现代文化的一些元素,从而使它更加贴近生活,语言也更生动纯净。一改人们对它低俗文化的冠名,而沉淀成为一种独特的地方“绿色文化”,离开了农人耕作的田间地头,而登上了大雅之堂,以展现其特有的艺术魅力。

    一日去单位食堂打饭,在这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群中,两个人的对话声从后面传来,“菜太甜,还吃不惯……”

    “回家吗?”

    “过年回……”

    没有回头,就这么听着;不为听话,只为听音,这乡音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熟悉。

    这一刻,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是该再回故乡看看了。”

    一个青松翠柏里的故乡,一辈子也忘不了的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松翠柏里的故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qk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