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
《道德经》里很喜欢的一句话:致虚极,守静笃

《道德经》里很喜欢的一句话:致虚极,守静笃

作者: 靖理 | 来源:发表于2019-11-15 16:48 被阅读0次

《易经》是群经之首,是中华文化之源。

而《道德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首先,儒家受到道家的影响就是不言而喻的。

老子在巜道德经》第十三章开篇“致虚极,守静笃。”这里的虚和静实际上是“道”的一个侧面,也就是“无”的其中表现。

“虚”在我们中文里含义很多,比如:谦虚、虚心等,在实际使用中有时代表比较抽象的概括,如以虚代实,先务虚后务实等等。在老子的眼里“虚”指的是一种不实的状态,强调的是不实、很空,可以接受更多的东西。

纵观老子在巜道德经》中所描述的现象都是宏观的、博大的。因此,这里的虚即“无”,虚极也就是“无”的极致。老子非常强调“无”的概念,在五千字的《道德经》中,有一百零一个“无”字,是最出现最多的字。比“道”出现的次数(七十五次)还多。

(另天出现92次,有是82次,大57次,善52次,德43次,失18次,争16次,其中包括不争7次,无为13次,玄11次,静10次。其多少顺序为:无天有道大善德)

这里的“致虚极”就是说我们自己放空内心杂念,没那么多的成见、那么多私意和焦虑,不自寻烦恼,不给自己找麻烦,这样心里就坦荡无邪。

“静笃”的“笃”本义是“马竹迟顿”,引申是诚实,有甚、深,特别、十分的意思。“静”就是不受外界干扰,让自己沉住气,不要折腾,不要老不放心,很焦虑,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老子又说“归根曰静”,一旦静下来了,回到了本初,常态,也就达到一种恒常的、相对稳定、安静平和的状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里很喜欢的一句话:致虚极,守静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us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