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化解释行为技术
无论专业心理咨询谈话,还是日常生活交流,你会发现走进别人心里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这又是破解心理困惑或者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基本要求。
我们无法被别人理解,感到沮丧困惑乃至生气愤怒,同时很多时候也深感无法理解别人,似乎我们与他人似乎总是隔着一层,这一层可能是薄薄窗户纸,也可能是钢化玻璃窗。
无论如何,我们要试图一点点破解困难,因为生活需要彼此最大可能理解。
观察那些善于沟通的人,比较容易引发别人共鸣,使用的技术未必说清楚,但用老百姓话来说很通俗易懂,比如“换位思考”“替别人考虑”“察言观色会意”“话里有话”“看破不说破”,等等。
这些说话方式既然有效,说明就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模仿的。
用心理学术语说就是“共情技术”,即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一般也表达为同理心。
一个善于走进别人心里的人,一定是同理心很强的人,彼此牵手,同呼吸共命运。
上面这些说法说的明白,但是不容易操作,为此我们继续细化,可以借用“察言观色会意”常识,提炼为“合理化解释行为技术”。
具体说,就是把别人言语行为这些外在表现,努力用当事人自己的经验、看法、能力给出解释,既然哲学家都说“存在就是合理”,我们就要竭力换位思考成为别人,“看见”这个人,给出合理化解释,而且这些解释越多越好。
这个技术之所以需要且有效,还有一个现实依据,那就是当我们做出别人不认同的言行时,我们就成为他人眼中的“别人”,既然作为“别人”的我们自己可理解,当然就可以用来理解别人。
用西游记说法,如同孙悟空化作小飞虫飞进别人肚子里,看看会发现什么。
黄制服故事
周末时候,试着采用这个技术进行了试验,颇有感触,这个故事姑且称之为“黄制服故事”吧。
老爹喜欢穿那身黄色制度衣服外出,
过去在农村如此,自从来到城里住也是这样,每天上下班一般去广场溜达下棋聊天,自得其乐。这衣服是兄长单位在过去年代发的工作制服,做工很好,料子很棒,大气稳重,自己穿不着就送给老爹两身,于是就成了最爱。
这次周末过去,家人一起吃饭,不知咋了就说起这衣服来,我委婉说上次买的衣服可以直接穿在外面,这个衣服不要穿了,没有明说的是这衣服“感觉别扭,生活在过去时代”。可是老人家明显不接话,听不进,我就暗自揣摩,这里面有什么故事呢,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只不过我们没有留意罢了。
其实也猜个七大八,毕竟“农民”“制服”“公家”这些词语稍微组合,意义不言而喻。这是一个内心情节,通过制服表达出来。
想到存在即合理,自有其道理,于是心态平和,为了求证自己解释,就耐心问咋回事儿,于是知道了心声。
老爹说,年轻时骑车去江苏那里贩卖生姜,有次遇到当地小毛贼骚扰,好不容易摆脱掉了,后来穿了这身制服出门,平安无事很顺利,有几次遇到找事的,自觉有底气,竟然都给自己吓唬跑了,越发觉得这衣服的好来。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正强化”,对于“公家”的敬畏,就这样内化为自我积极暗示。
又说,现在穿这衣服,一般坏人也不敢靠近,我想说您老这都八十多岁老人家,年轻人唯恐避之而不及,不知道“不敢扶老人”故事嘛,忍住了没有直接说出来。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看似不合理现象后面,都是合理的存在,当然这个存在都是心理上的。这身黄制服至少是20年前的,可以在心理中它一直就是当下的,这正是心理特性的表现。
如何理解上网成瘾
再看那些上网成瘾的孩子,这周又接触到好几个,这些孩子的父母无可奈何又精疲力竭,无法理解好好的孩子为何就如此了呢,甚至不得不送进专业机构药物治疗。但是有个孩子言行引人思考,这个高三女孩只要听人说“网瘾”二字,立即怒不可遏无法接受,但能接受治疗所谓抑郁症。
在家长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后面,这些所谓网瘾少年却是非常理解自己网瘾行为啊!
一个人的言行都是为了自己好的,这在《疾病的意义》一书说的非常透彻,可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由于强大惯性思维的社会要求意识,总是难以真正理解,这时候想要走进别人心里比登天还难。
这种主动去理解别人行为,给人家行为一个解释,就会较好的理解别人,从而试着进行有效沟通,会有较好效果。
借助察言观色会意,可以具体化为“听、猜、说”,先倾听,再猜测,然后说出来合理化解释求证,只要保持这个觉察意识,相信会比较好的有效沟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