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本文仅以个别单位为视觉,不代表社会普遍现象,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组织!

我在先后供职过的两个机关单位,多年以前经历过考勤打卡的事,但没坚持多久就停了下来,那时候是手工签到,有诸多的不方便。
最近单位又重提考勤打卡的事,说起这事,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是反对,认为机关单位的人素质高用不着这样的管理方式,另一种是赞成,认为按时上下班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有打卡才能确保人人遵守。
其实,考勤制度古已有之,并非今人发明。《诗经·齐风·鸡鸣》中记载,公鸡报晓,妻子催丈夫起床上早朝的事。可见从春秋时代起,古人就有了“鸡鸣即上班”的传统,后来,这个时段就定为“卯时”,即早晨五至七点。于是,“上班点个卯”也就流传至今,"点卯"算是古代考勤打卡的起源吧。
因此,自古以来考勤制度皆有,但是否用打卡这种方式来执行,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打卡是最拉圾的管理方式,应该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和激励机制,增强团队凝聚力,激发员工创业激情,从而自觉遵守考勤制度。也有人认为只有实行严格的考勤打卡才能管住那些不自觉的人,不让少数人的不良风气传递带坏更多的人。
打卡仅是执行考勤制度的方式,本身无所谓对错,是否有必要,要区分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一个单位经常有人迟到、早迟和旷工,不但影响到工作还带坏了其他人,是完全有必要考勤打卡的。
迟到、早退和旷工对单位、其违害是不言而喻的。一、你投入的劳动时间比别人少,当然不应该取得同等的报酬,也许你的工作效率高,但最难衡量的就是效率,如果工作没有没有量化的指标体系,特别是务虚工作很难用效率衡量。但从实践看,经常迟到、早退和旷工的人工作成绩也不咋的,经常性的工作状态不佳,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经常需要上级催促。二、在单位既有正式员工又有聘用制员工的情况下,只对聘用制员工打卡,这是实行差别待遇。三、时间一久有些人已经把迟到、早退和旷工当作工作常态了,心安理得,认为别人应该比他来得早走得晚,别人就应该比他付出得多。其实大家都不容易呀!四、把这种坏风气传染给同事,大家相互攀比,会愈演愈烈。大家都拿同样的工资,但你有一部分时间却在干私活,渐渐地大家都会效仿。
诚然,有的人迟到、早退和旷工是有"正当"理由的,比如接送孩子、照顾老人等,这些理由都合情合理,好像说得过去,我也觉得可以理解,应该照顾,但试想,谁家没有孩子和老人呢?大家都以这个理由不上班,那单位干脆关门算了。其实解决这些问题是有办法的,比如,1、上班时间耽误了加班补起来,类似于国外有些大公司实行灵活工作制,每周按累计时间算而不需每天考勤,你白天耍、半夜起来上班都可以,当然有些窗口岗位是不可以的;2、接送孩子、照顾老人请保姆;3、用国家给你的合法假期来冲抵;4、也许你会说工资不够请保姆,那就换一份高收入工作;5、以上办法都解决不了的找工会去。
迟到、早退和旷工的现象,为什么在民营企业不存在呢?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体制的问题,长久以来体制内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庸懒散奢现象突出。不过,我们欣喜的看到,党中央正在大刀阔斧地整治这种现象,从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到整治四风,两学一做,下一步更把瞄头对准庸懒散奢,这种现象有望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说这么多废话,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在体制内混就得遵守体制内的规矩。
既然考勤打卡那么有必要,接下来就是方式的问题了。手签方式肯定是不合适了,指纹打卡、人面识别、手机蓝牙,网络签到等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打卡方式层出不穷,但不管用哪种方式,都应本着方便管理,不给被考人添麻烦的原则,让大家在轻松愉快中完成这项工作。

最后,说一说打卡结果的运用,一定要和目标奖、月考奖、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等挂起钩来,否则考了等于白考。其实古人也是这样挂钩的,唐代缺勤轻则扣工资、降级、撤职、重则坐牢,旷工35天判有期徒刑一年;明代缺勤是“打屁股”,历朝历代的处罚不同,都比我们今天的规定严厉多了,所以,生活在今天我们的幸福指数比古人高多了,那些经常迟到、早退和旷工的童鞋,你还有啥子理由不撸起袖子加油干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