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双减”政策已经有数年了,回望这几年的经历,这项政策推动和落实,在很多方面既有成功的典范,也有不变的顽疾。
首先,是家长观念的固守。绝大部分家长依然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关心孩子的作业。这也并不能怪家长,因为考试指挥棒依然在发挥作用。在家长看来,孩子如果没有成绩,就没有升学,也就没有未来。家长唯一有明显改变的是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
其次,是校长管理的固化。由于管理惯性的作用,校长依然以成绩评价教师、评价学生。没有深刻领会双减政策的内涵,没有及时作出有效的管理策略调整,也许还没有找到有力的抓手,只能沿用已有的办法来管理教学。
再次,是教师教学的固守。在双减政策之后,出台了最新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教育教学新的目标、手段、任务。今年还推出了新版教材,这对于一线老师来说,目不暇接的一些列政策推出。而师资培训相对滞后,导致教师理念还没彻底转变。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中依然是用以前的方法组织教学,穿新鞋走老路。
变化的只是一些外在形式的东西。学校作业量减少了,但家长却在背地里给学生加了不少作业。上课时间推迟到8点,但依然有大部分学生7:20就已经到校学习,这是学校默认,班主任鼓励的做法。统一的月考已经取消了,但各科任老师的随堂测试,紧锣密鼓的安排。校内教师基本不会再组织学生补课了,但体制外教师培训班补课异常火爆,有学生提前一年交学费,上课安排还在排队中。后进生学习压力变小了,但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却增加了。教辅资料不再统一购买了,但学生家长在网上购买资料的钱花得更多了。
“双减”在做各种尝试,似乎还在摸索,依然在寻找突破口,一定要找到办法,才有实质性的变化,不只是形式的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