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网友说,中办国办"双减"出台,孩子们还会回到小时候的我们那样,轻轻松松地学习吗??
要回答这个问话,其实不难。作为一名老师,谁会布置过多的作业,给自己过意不去?此处约去一万字……
作为一名家长,我会让自己孩子过于放松吗?内心我一定是愿意的。可是,当我面临中考不到50%的升学率时,我是没办法淡定的。当然,我努力让自己淡定下来,让孩子中考后去读职业高中。
我也一直认为,蓝领白领,职业无贵贱。可是,让我把自己各方面还算品行端正的孩子,送到我了解到的职业学校的环境中去,说实话,我是不放心的……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我能帮助我的孩子,把他托举得尽量高一些,我还是愿意付这个努力的。
况且,我也相信,对自己的孩子而言,帮助他在学习及诸多方面取得成功,不仅对他自信的建立以及人生的长远发展,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我始终相信:学习成长是打开人生最正确的方式。当然,这个帮助,不是给孩子报没完没了的班,毫无底限地"鸡娃",这个帮助,应该是符合儿童认知及身心发展规律,且以习惯培养和激发内在驱动力为主的。
"双减"政策出台,网上还有网友说,看来今后只有会"自鸡"的家长其孩子才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这句话对不对呢?错!不是今后,而是以前、现在一直都是如此。
在培训机构的鼎盛时期,几乎所有儿童都参与课外培训。然而,在培训机构学得好的,在学校教育中本身就学得好;在培训机构学得不好的,在学校教育中本身就没学好。
在学校教育中没学好的家长,寄希望于培训机构。然而实事求是讲,培训机构可暂时提高他一点成绩,可从长期来看,这种提高是短暂而不可持续的。原因很简单,没有良好习惯的加持,所有儿童的发展都是难以为继的。
教育的本质,用陶行知的话来讲,一言蔽之,乃在于养好良好的习惯。我们又从另一个角度看,那些不管是在学校教育,还是课外培训中发展得好的儿童,无一不具备良好的习惯、专注以及极强的阅读等。
这些习惯,是谁培养引导出来的呢?无疑是家长及家庭教育。所以我才说,不管是以前、现在,还是未来,那些文化素质高,长期陪伴儿童,善于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自鸡"的家长及家庭,他们的孩子,在学习及成长中一直保持优势。
孩子在学校教育的成功,一定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之上的。没有这个基础,再多的培训和补习班,也只是买了一个寂寞和心理安慰而已。因为我们给孩子报了很多培训班,以为就尽了我们所能。如果我们不去花时间观察、琢磨、陪伴,引导孩子,孩子不可能发展得好。
养一个孩子很简单,育一个孩子就殊为不易了,它可算得上是地球上最难、最繁复的工作了。
"双减"政策出台,我们家长可以不必把孩子往培训班送了。这是变的一面。然而永远不变的一点应该是: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高质量陪伴引导,加强阅读……只有家长"鸡"对了,孩子才能在学校教育中发展得好。2021.7.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