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谈一下“丢手机”这个话题,我有过两次丢手机的经历。
1.
第一次丢手机,是大三的时候。那时候,我有晚上跑步的习惯。在图书馆上晚自习,差不多九点钟,背着书包来到五环体育场。把书包放到大门后面的空地上,开始了每日的跑圈。那时候,我也是比较习惯一个人。白天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图书馆,晚上一个人跑步。当我跑完了十圈的时候,我发现书包找不到了。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是不是舍友看见我的书包,和我开玩笑,给我带走了。书包里放着我的手机、钱包和上自习的书。于是,我回到了宿舍,用舍友的手机给其他几个舍友依次打电话。结果是五个人均没有拿我的包。我又给我的手机打电话,语音提示“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那时候,我才意识到,我的手机被偷了。
于是,我和舍友来到五环体育场找我的书包。碰到了同样丢书包的一个同学,她和我一样,把书包放下就去跑步了。以前都是这么做的,也没有丢呀。我突然想到以前去食堂吃饭的时候,我都是用书包占个位置,然后去打饭,现在想想,我的这种习惯注定了书包早晚会丢。我们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宿舍十一点熄灯,只能作罢了。
晚上,我用舍友的手机给我的手机打了好几个电话,均提示已经关机。
第二天早晨,我和舍友去保卫室看监控。监控的老大爷说没有报案不能调监控,监控不是想看就能看的,得先去报案。于是,按照老大爷的指示,我们去报了案。这样就可以去看监控了。而我确实看到了拿我书包的那个人。但是,晚上光线不是很好,只能看到模糊的身影,看不清脸。他拿着我们的书包,从五环体育场出来,沿着小路去了假山那边,后来就不在视野范围之内了。
看到了监控又能怎样呢?还是找不回来自己的包。
回去之后,我用舍友的手机给我的手机发信息,哀求、威胁、恐吓。告诉他已经查到监控了,让他把包还回来,这件事就到此为止。
不知道是不是恐吓短信起到了作用,还是“小偷”良心未泯。等到我早晨起来的时候,我舍友兴奋的说,他回短信了,告诉我书包在虹子湖西南角的石头上。当我兴冲冲跑过去的时候,远远地看到我的包静静地躺在石头上。
打开书包,清点了一下物品。手机、数据线、耳机、零钱还有两个小饼干不见了,其他的东西都在。
每每回忆起这次丢手机的经历,我就很纳闷那个连零食都不放过的“小偷”为什么发短信告诉我包的位置。难道是我包里厚厚的笔记起到了作用,他看到我的刻苦和不容易,生出了一丝怜悯之心?
后来,每每想起这次经历的时候,我对这个“小偷”没有什么恨意,相反,我从内心里感谢他。感谢他给我留下了复习笔记等材料,那是我将近半年的心血,感谢他教会了我要学会保护自己。我把贵重物品放到视野范围之外,是等着被偷。
这件事告诉我,现在不再是“路不拾遗”的大同社会了,需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2.
第二次丢手机,是2017年12月20日,周三,那是我刚到上海的第三天(后来我写过一篇“我在上海的第三天——黑色星期三”的文章)。那天下了班,出去买完东西坐地铁回宿舍。等地铁的时候,我还和同学在语音聊天。地铁来了,我把手机放到了衣兜里,一手提着被子,一手拿着包,上了地铁。等我放下被子想拿出手机继续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我发现手机找不到了。包里没有,两个衣兜里也没有。我向乘客借手机给我的手机打电话,提示手机已关机。这么迅速,感觉前前后后也就一分钟的时间。我意识到自己被盯上了。突然脑海中闪过刚才挤地铁的情景,有一堆夫妻推着孩子,没有上车。不知道是不是他们,就算是,也没办法了。我庆幸的是,在这个不甚友好的城市,有人相信我借我手机。到现在我都记得那个借我手机的大哥,一脸的疲倦和虔诚。这也是我在回忆在上海那一个月中为数不多的温暖瞬间。
丢手机是悲惨生活的开始。
没有手机,心里恍惚,坐过了2站,只能乘地铁返回去。出了地铁站,已经快十点了。虽然灯光璀璨,但是我分不清方向。况且,我初来乍到,不知道往哪里里走。我和保安人员说了宿舍的位置、公司的位置,他都不知道。没有手机就没有导航,我凭着感觉顺着路走,人越来越少,越走越偏僻,直到走到了一片建筑工地,遇见几个戴安全帽的施工工人,我意识到走错了方向,只能原路返回。路上碰见几个行人,大家都不知道我要去的地方怎么走。
没有办法,只能打车。我和出租车司机说了宿舍的位置,他说不知道;我又告诉他公司的位置,他也表示不知道,问我目的地在哪条路上。可我初来乍到,况且太依赖手机了,平时都是用高德地图导航的,根本没记住位置。我让他开导航,他说手机没有这个功能。我真的想不到,2017年年底,在全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还有出租车司机用非智能手机,挺崩溃的。我突然想起刚到上海的那天下午,去过大润发买东西,和我住的地方不远,我就和师傅说去最近的大润发。快到大润发的时候,司机给我指了一下大润发的位置,让我自己过去。
下了车,我与迷茫了,不知道该向哪个方向走,问了两个行人,他们都表示不知道,甚至有点戒备的眼神让我很受打击。好吧,不就是四个方向嘛,大不了我挨个尝试。我出门有向右走的习惯,就先向右走吧。走着走着,走了一段路,我突然看到了我住的那个地方。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当时,我直接留下了眼泪。委屈,真的很委屈,那时候都十一点了。
回到宿舍,舍友已经睡了,见我回来,问我去哪了,说给我打了好几个电话一直关机。我说手机丢了,她帮我在京东买了手机,留的她的手机号。
第二天,也就是周四,上午手机就到了,但是没有卡。因为那个手机号绑定了我很多社交账号还有银行卡,我不想换号,所以只能补卡。中午下了班,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那天,我没有吃饭,去了附近的营业厅,被告知这里办不了,需要去其他的,也没说哪个。由于时间比较紧,今天去不了了,况且我没有请假,于是在路边买了两个蒸包,一边吃一边回到了公司。
下午和几个同事说了一下自己的经历,大家没有什么反应,只是说了句,“很正常”。请假的时候,领导说,“没事,很正常,明天上午去办吧”。其实,我内心多少是想得到一点安慰的,但我失望了,我的委屈对他们来说是司空见惯了吧。
周五早晨,一早就起来了,没有手机卡就没有流量,只能打出租车。给司机看一下我用电脑百度到的地方,司机表示不知道具体地方,只能把我送到大体的位置。好吧,我认了。下了车,问扫地的阿姨,阿姨也不知道,告诉我一个附近的营业厅。上海打车太贵了,起步价18,因为刚借钱买了手机,我舍不得花钱,步行去了那个地方。工作人员告诉我这里办不了,得去某个营业厅,给我看了一下地图。我用手机拍了个图,打了个车,给司机看了一下营业厅的位置。司机说,知道,就在什么路和什么路的交叉路口。结果快到的时候,司机走错了路,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的。后来终于到了,办卡倒是顺利。有卡就有了流量,有流量就可以用高德地图,于是我坐地铁回到了上班实习的地方。到这里,算是结束了偷手机带来的困扰。
这三天的经历,我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冷漠。
尽管公司的同事领导都很友好,但我始终没有爱上这个灯光璀璨的城市,也没有适应这里快节奏的生活,再加上工作本身的原因,2019年1月15号,我就办了辞职,上午就坐上了回杨陵的火车。
16号的早晨,当我从火车上走下来,阳光照到我的脸上,我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这次丢手机的经历,我知道了“手机不离手”的重要性,也懂得了人能太依赖手机的道理。
3.
两次丢手机的经历,本质上,都是我疏忽大意造成的。其实,我一直都相信,世界是美好的,好人总比坏人多。我感激那个把复习资料还给我的“小偷”,感激让我明白“人不能太依赖手机”的出租车司机,感激那些让我明白“世界上从来没有感同身受”的路人。
(2019.10.20,乡村老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