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注册简书以来,我看得最多的文章就是如何写作变现,这些鸡汤文章给我了短暂的能量。现在回想起来,这些文章的内容依然全无,只记得很多文章都是在写自己多长时间变现的。这些文章对我的影响只是短暂的,要写好文章,还是需要通过行动去探索的。今天终于读完了叶圣陶老师的《怎么写作》一书,让我对写作的认识焕然一新。
1、写作来源
写作是有原料的,那写作的原料是什么呢?或许很多的写作小白都没有搞清楚。搞清概念很重要,只有心中有了清晰的概念,写作的方向才能更加清晰。
写作的原料是思想和情感,把原料变成通顺的文字,就是写作的过程。文章来源于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假如一篇文章是剽窃模仿而来,即使文字再优美,对于写作来说,都是毫无益处的。因为对于写作的提高没有太大的帮忙。能够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不管文章好与不好,都是对写作成长的一种训练。
原料来源于充实的生活。为什么要强调是充实的生活呢?因为假如写作的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都不深切,没有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生活中充满无趣和无知。那么他的思想和情感就不会有什么可写的内容。
充实的生活,就是对生活的精密观察和仔细思考。不管是对于写作,还是工作,精密观察和仔细思考都大有益处,能帮助自己快速积累材料和素材。
写作就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如果写的文章是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我们往往无从下手,即使东拼西凑作成了,也感虚空无力,自己都无法理解。对写作来说意义不大。文章能够从作者的生活出发,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文章就成功一半。这样写作,就可以打开写作的开关,就好像水流的源头被开启,拥有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
2、写作要求
文章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写作不能班门弄斧,写的文章内容首先必须诚实,不能弄虚作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把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写出来,不乏空洞,而且往往都需费劲脑汁,但结果不一定好。即使写出来的文章不错,但是这样的东西,对于写作不会有任何的好处。
什么是自己的话?就是自己想要说的和表达的。写作可以引用经典,但不可过多,文章有自己的话,才属于是自己的文章,不然怎么会有文章剽窃一说呢?
找到写作的源头,只有找到写作的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源头其实是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己,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生活充实的涵义,应是阅历得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情性丰厚,兴趣饶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等等。找到了源头,写作怎么会有无从写起的感觉呢?
学会组织。材料空浮与否,内容诚实与否,不经组织,将无从知晓。组织是写作的第一步,经过这一步,材料方是实在的,可以写下来,不仅是笼统地觉得可以写下来。经过组织的材料就譬如建筑的图样,依着兴筑,没有不成恰如图样所示的屋宇的。组织如何完成?我们可以打个比喻。把组织比作圆球,圆球有一个中心,各部份都向中心环拱着。而各部份又必密合无间,不容更动,方得成为圆球。一篇文字的各部份也应环拱于中心,为中心而存在。而且各部份应有最适当的定位列次,以期成为一篇圆满的文字。(摘自原文)
组织写作最主要的是需要找到中心,从而让其他部分围绕中心来写。也可知道哪些材料可以用,哪些材料不能用,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即使再华丽,也不应该拿来充数。
3、写作准备
在写作之前,我们需要养成三个好的习惯,这三个习惯不仅对于写作有很大益处,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有相当大的帮助。
第一,在实际生活中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真的习惯。在上面的文章中我们也经常提到,写作源于对生活的精密观察,而仔细认真的生活习惯,能对生活有更深的体会,这样的充实生活,能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细想我们对事物的叙述,对事件的观点和对生活的抒发,不都全是依靠观察和认识吗?
第二,在实际生活中养成推理判断有条有理的习惯。这个习惯与逻辑思维相通,在我们论述观点的过程中,正是依靠这种推理判断的能力。这样的习惯能让我们辨识真假,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第三,在实际生活中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看到这个习惯可能很多人都会不理解,写作和语言怎么会扯上关系呢?这两者不应该是独立的东西吗?其实不然,写作的东西往往就是自己要说的话,从我自身举个例子,我经常在说话当中用到“那个”和“所以”的用语,回头翻看我的文章,真的有很多这样的用语错误。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看似互不相干,实则相辅相成。平时说话就规范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就更通顺,入口。语言习惯正确了,写出来的文章必然错不到哪儿去。
推广来说,所有的社会实践和对生活的思考(俗话说灵感)都是写作的准备工夫。不做这些准备,那我们有什么可写的呢?
4、写作什么
有很多初入写作的朋友,都会有一种感觉,就是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有时想了很多需要写的东西,但总是写不出来。
那应该写什么呢?写生活里原有的,自己的经验。经验必须深切,必须正确。这要从整个生活里去下工夫,有了深切的正确的经验,写作就不愁没有美好的材料了。这里强调了必须深切和正确,因为只有体验至深,才能有所感悟。把写作材料圈定在自己的经验范围,才能写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且是作者的社会实践,就能做到顺理成章。
5、怎样写作
写作一直是被认为是思想的表达,其实写作是语言的表达。因为语言好比物体的本身,文章好比给物体留下一个影像的照片,物体本身完整而有式样,拍成的照片当然完整而有式
样。语言周妥而没有毛病,按照语言写下来的文章当然也周妥而没有毛病了。所以锻炼语言习惯是寻到根源去的办法。(摘自原文)
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说法,但这两天我也一直在留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和我写作方式之间的联系。确实发现自己文章当中运用的很多词汇,恰恰是自己不经意间的说话习惯。语言表达是大脑传达出来的信息,其实也是自己当时所想,而写作又何尝不是这样的情景呢?现在想想古代文人的说话方式,也正是在实践中的语言表达。文章流露出来的也正是自己的语言。所以锻炼我们的语言习惯,也是为写文章准备的最好素材。
锻炼语言习惯要有恒心,随时随地当一件事做,正像矫正坐立的姿势一样,要随时随地坐得正立得正才可以养成坐得正立得正的习惯。我们要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不说一句不完整的话,说一句话一定要表达出一个意思,使人家听了都能够明白;无论何时不把一个不很了解的词硬用在语言里,也不把一个不很适当的词强凑在语言里。我们还要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不乱
用一个连词,不多用或者少用一个助词。说一句话,一定要在应当“然而”的地方才“然而”,应当“那么”的地方才“那么”,需要“吗”的地方不缺少“吗”,不需要“了”的地方不无谓地“了”。这样锻炼好像很浅近、很可笑,实在是基本的,不可少的。(摘自原文)
语言习惯好,写的文章就通顺了。其次要辨明白文章和语言两样的地方,辨得
明白,能知能行,写的文章就不但通顺,而且是完整而无可指摘的了。(摘自原文)
6、写作检查与修改
现在人写文章,往往是写完就完事了,把检查与修改的事情都交给了其他人,其实这样是不对的。文章是作者写的,想要表达的中心只有作者最清楚,别人也是通过文章来揣测作者的意图,所以让别人来检查与修改,不如作者在发表之前做好工作,这样效果会更好。那么如何检查与修改文章呢?
写成的文章自己要先看一遍,看看有没有明显的错别字和语句不通顺的地方。然后要多读几遍,可以默念或者大声朗读。这样就可以检查文章的语言是否通顺,是否上口。之后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审视文章,看是否能表达出中心思想,是否真的对读者有价值。
修改文章就是修改思想。我们在修改文章的过程中就是在矫正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想得是否正确,表达的有没有歧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在修改的过程中考虑的问题。想对了,写对了,才是真正的文章表达。
7、多阅读,多积累,多写作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读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积累素材,而且可以提升作者的思想境界,好的东西是可以产生共鸣的。
阅读必须用心,有些人看了很多书,明白很多道理,但却写不好文章,因为只是看过,而没有内化,用心阅读,好的内容需要记录,需要打磨,也需要积累。
知易行难,明白了道理,就必须要多写作,只有行动了,才能深切体会怎样写作。只会纸上谈兵,对写作来说徒劳无益。多观察,多思考,多写作是写好文章的唯一途径,没有捷径。虽有方法和技巧,但写作的一切还是源于充实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