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并不适合所有人阅读,特别是非佛教信仰者。所述内容,都是我真实的生命经历,没有刻意的褒贬和评论。假如不慎触及或伤害到某谁,请一定相信这并非敌意。之所以写出来的原因,可能是一种魔障,在自己的禅座上内心不断涌出的念头。每位修行人都会经历与心魔的对持,假如你的确想修行的话。
——本文作者敬告
2014年,隐居十年之久的日常法师名义接班人(大家敬称为老师,以下随顺众称),在北美高调出世。集聚心力十年之久的“广论学员”一时间随着导师的出世洋溢起蓬勃的热情,团体上下大有为建立教法众志成城,奋励作为的热情。10月份(印象中)我接到法师电话,一项所谓的以建立某地弘法中心为主兼顾善行事业体的事业计划开始酝酿,我也因此奉命离开山下茅棚到县城居住,拟作承担。
这时间,上海某地产企业住京总监,曾到台湾福智园区参观福智团体法人事业,深受感触,回来后集其地产商业智慧和资源,提出在山下开发集儒学、侨居、有机农耕、休闲和文化旅游配套的文化小镇建设项目思路,最初设想令人振奋,但越来越觉得这只是个臆想的愿景而已。后来,那个弘法中心事业体也悄悄如逝水而流。
日常老法师,上海崇明人,早年随叔父入台,大学毕业后出家,广参禅、净、律、教诸宗,但心有疑惑而难抉,后遇《菩提道次第广论》而得心开,遂发心在台湾广弘《菩提道次第广论》和格鲁教法。老法师在台湾创建以《菩提道次第广论》居士研讨班净智事业为主,创建以儒家文化兼并佛教业果思想的教育系统,推广和发展有机农业和无公害日用品研发产销商业连锁机构三位一体的“法人事业”,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法人事业”就是以“佛法”为宗的事业,这是老法师无限悲心的体现。修学佛法需要环境的保护,出家人靠僧团。在家人相对条件差,老和尚创建“法人事业”主要目的就是为在家广论学员提供一个优良的修学环境。说实在,这种模式对于如我这样的“修行人”来说,极具诱惑力。我是一个家人放不下,世间不想待的人。能有类似这样的环境对我们这些护持居士来说再好不过啦。
所以,能在山下建设出这样的事业体,哪怕是准环境对我来说都是极渴望的,但,最初的信心、希望慢慢地都在世态极具的变化中付之东流,一如山中云雾,越来越飘渺。
这时期,听到一些不同的关于团体(我努力规避一些用词,可没有办法完全做到)未来走向的说法,自己也开始越来越迷茫,内心中开始产生疑惑(之前不敢),朦胧中感到前景和希望的差距,而失望在悄悄快速酝酿。
2016年,我有幸获准去加国福智团体接班人总部所在地学习,其实内心深处更多是寻求答案。在那里我看到了对于推广全球网络共学《菩提道次第广论》、如何快速扩大学员、经办诸如养老、文教和发展实体等热烈讨论,几乎天天有大小地区领导人会议,并得到接班人老师特别的肯定、指导和关照。当时,听到近似疯狂的学员扩大计划,竟然被大肆鼓吹和渲染,这让我难以为然。在这种洋溢着极大美好前景的热情环境里,相较之下,自己前途未卜,似乎完全没有融入的可能性,深深感觉到如此地孤单。特别是,对于自己未来走向,修学之路极力寻找答案,渴望获取直接来自于接班人老师的指导,事实上,完全不可能。
老师,如帝王,我等之人几乎完全没有靠近的机会,因为“条件不够”;假如有觐见的几会,将是莫大的殊荣。可是可是,我的身份是“弟子”耶。
接下来发生的一些事,对于依靠所谓团体、依靠僧团来保障自己未来生活和修行的奢望几乎完全破灭了。此不繁述。但至此,内心尚不甘,总是还抱持着靠近僧团修行养老保障未来的梦想,毕竟十年教育不会有任何怀疑这是汉地最好的僧团,堪比佛陀住世时的盛况。甚至开始设想赚钱筹建养老院,也试图从老师的开示中寻找方向。
图片只是一个很美的故事2016年夏日的某一天,一位很值得信赖的朋友极力推荐一个互联网项目,咋听就是一个传销,但是朋友极力推荐,并主动用自己的钱为我加单。朋友确实是想为了帮我,他知道我没有钱,还要去加国。事实上我确实需要钱,尽管僧团同意报销路费,可是长达三个月的生活费用和其他开销,也是很大的缺口。
起初,确实解决了不少的需求,顺利地度过了几个月异国生活,甚至还接连参加了两处境外法会。那时,甚至认为自己的梦想将要成真。
2017春季的某一天,突然停盘。突然间,如夜梦咋醒,自己编织的理想修行规划应了“如梦幻泡影”的金刚教言。刹那间,债权人成为债务人(再次经历了轮回中“数数高下和不定过患”),不仅那种理想的修行之梦灰飞烟灭,还要回归寻求工作归还对我来说不小的债务。可是,此时已近花甲,离世十载。
几天前,我向僧团执事请长病假修养,执事很快给予了同意的回复。其实,大家心知肚明,互相给足面子,利用国语一词多义之妙,双方皆知这是要走人。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