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享有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他著作等身,研究梵学、佛学、吐火罗文,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他精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法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他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惟一的终身教授。
然而他又朴素,谦虚低调,他的家里只有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和一柜子书籍。他可以默默给一个没有认出他是校长的大一新生看守行李,毫不怨言。
有人说:“越是深邃的人越低到尘埃,但思想之花却能照亮别人的心灵”。他便是这样的人。
《天真可抵岁月长》是他的散文作,里面记述了他的人生主要经历和感受,而他能在苦难的生活里品出滋味来。
01 穷养的孩子,不仅容易满足还能激发斗志
季羡林先生哪怕学富五车,身份高贵,经济富裕,但他不舍得浪费,也不愿意奢侈,他的钱用来富养心灵,他嗜书如命,如醉如痴。
而对于物质,他没有欲望,只要能吃饱穿暖就好。
所以晚年他即使守着一间小屋,也自得其乐。
他的精神世界是富足的,不会因为经济陷入焦虑不安中。
他说:“贫穷的儿时生活让我懂得了知足而乐,也激发我前进,有时候能鼓励我振作。”
每当陷入困难和迷茫时,儿时的经历总能让他振作起来。
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往往富养太多,衣食无忧,想要什么父母或许就给什么,但遇到困难就容易萎靡不振,陷入困苦和焦虑中。
霍姆林斯基说:“养育孩子不可一味满足物质,让他们的精神贫乏。穷养孩子,也许能养出精神的贵族。”
02不要逼孩子一直奔跑,找对兴趣比什么都重要
季羡林身份剖多,成就斐然,然而年少时的他其实并不出彩。
他说,他从小到初中,不是一个勤奋用功的学生,考试从来没有得过甲等第一名,大概都是在甲等第三名或乙等第一二名之间。
他也根本没有过独占鳌头的欲望。
他不太爱学学校的东西,只是也可以学好,并不是出色。但他爱看课外书,天南地北,五花杂乱的都看。
到高中时,他才发现,原来这些年看的书竟然帮助到他,他常常受到老师表扬,自信起来。书籍也使他具有了更多的远见,他开始出色起来。
有人说:“灵魂的成长才是一个人的新生。”
是的,唯有找到精神的力量,前行的动力才会越发有力量。
而或许兴趣和爱好就能助力你前行。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切不可鼠目寸光,一味盯着利益和方向,或许,你错误的价值观会把他们堕入深渊。
03 得过且过的人生,容易被社会淘汰
“双减”以后,教培行业受挫无比,惨淡经营。
很多人,一瞬间沦为无业游民。
但专业扎实,灵活多变的董宇辉却能突破困境,转型直播,获得更好的收入。
原因在于他从前打下的扎实功底,不仅是专业的,也有非专业的,比如家庭教育,人生方向。
他的一场家庭讲座就让人收获颇多。
别人评价:“听董宇辉一句话,胜过开六场家长会。”
扎实功底,无限拓展,不得过且过,精益求精让董宇辉在困境中也能找到更好的方向。
季羡林说:“他人生的逆袭也源于扎实的功底。”
大学毕业即失业,是很多人的困境,但季羡林以优异的成绩实现了大学毕业即聘任的佳境。
现代的社会竞争很激烈,只有磨好你的刀剑,才能在竞争中获得筹码。
“学无止境”永远是真理。
04 写在最后
人生岁月漫漫,每一步都要踏实前进,但学会给自己的欲望减码,给精神粮仓填粮,培养一生的热爱,让枯燥的生命有奔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而一路奔跑时,也不要忘了,永远不要做一个得过且过的人,只有出彩,才不会被社会唾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