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随笔专题投稿哲学随感感想
随感10:西方哲学史中的理性与信仰

随感10:西方哲学史中的理性与信仰

作者: 博古林V雙木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18-09-28 17:04 被阅读16次
随感10:西方哲学史中的理性与信仰

对“人”理性与信仰的探究之旅

这种世界普遍的历史性铺展开来这样的恢宏的人物脉络

——赫拉克利特自我的自觉性(我寻找过我自己)

我们可能对这句话进行各种方式的理解,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古希腊就算是在早期自然哲学阶段——仰望星空之时,仍然未忽略对自身本质的思考。

——普罗泰戈拉自我标准的显现(人是万物的尺度)

随着古希腊哲学经过了对恢弘宇宙视野发生转向,古希腊的生活空间随着城邦大规模的居住、神庙、娱乐场所等等建筑的建设下,人世中的政治、经济、艺术爆发式的增加,更多地焦距于世俗事物之中,古希腊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肯定,人开始对自我设定的种种规范与成果获得一种自豪之感,个人的能力的突出表现之时,说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口号。

——苏格拉底自我内在的探求(认识你自己)

在这种自我自豪感井喷式的爆发下,古希腊人越发显得武断,将自己的雅典城邦视为世界中人类最具智慧的中心,这时候的人丧失了一种基本的现实判断的理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的系列失败得到了明证,而一个自称为“牛氓”的试图寻求雅典人的理智,被判处于死刑。

——斯多亚派自我精神与自然精神的同一(葛)(自然法与静默品质)

这种一去不返地惨烈教训,并没有使古希腊人重获生机,却被古希腊人自认为野蛮愚昧的罗马人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彻底使希腊人臣服于他们的统治。随之后来古罗马的战乱频繁,人们对世界的充满了绝望与失落的情绪,那时候无论是最智慧的人亦或是平常人都寻求一种内心的寄托,寻求一种与现实不同的自我与自然精神的某种理想的和谐统一,斯多亚学派凭借着这种静默品格占据了古罗马人的上层阶级与知识分子的内心。

——马克奥勒留自我心灵秩序的把握(生活-作出判断)

这种影响之深从作为一位古罗马皇帝的马克奥勒留的《沉思录》中体现着淋淋尽致,古罗马处于濒临崩溃的边缘,他承接了养父的帝国,戎马一生,在现实的痛苦与狡诈交织的境遇之中,他坚持人类理性的判断,毕生努力寻求自然法则与人类内心达到一种非凡的宁静与德性的统一。

——奥古斯丁对自我判断的弃绝与信仰时代的开启(原罪、信仰)

而现实是骨感的,广大群众最终寻找到东方的犹太教与自身的结合,将自己的理性——罗马人一直所珍视的理性摒弃了,信仰与理性在经过几百年跌宕起伏的斗争,古罗马人最终诚服于一种宗教信仰,也意味着人的理性最终也诚服于信仰。这个时代,世间的苦难使人类感到自身的罪恶,西方人不再具有那种理性的自信力,教父时代的开启标志着西方世界将进入极为漫长蒙昧充斥的信仰时代。

——托马斯·阿圭那人类本质的理性的重拾(因上帝而富有理性)

随着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达到宗教权力与财富的巅峰,宗教阶层的腐败,人性的扭曲,使信仰开始动摇,随着上层阶级与知识分子从被有幸保存的希腊哲学文献中似乎看到了一种世俗的世界之时,这种变革的内在动力逐渐积蓄起来了,使得宗教的统治阶层不得不寻求一种理性的信仰,这时候阿圭那从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之中,开始了对奥古斯丁式的宗教理论加以改造,暂时性化解了思想领域的反动。

——蒙田对人话题的积极谈论(我书之素材无他,即吾人也)

文艺复兴由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的开明及慷慨的支持,逐渐兴起,更种天才型的人物,在艺术、文学开辟出一种新的气息,绘画从单调冷峻的宗教形象转向柔和多彩的田园主题,歌曲从圣经颂诗式的虔诚风格转向活泼生动的曲调,作为文艺复兴当然代表之一的蒙田,在散文随笔中不断地谈论自我及自身的种种特质与缺点,俨然呈现出一种“现代人”的睿智才华,凸显出人本身的才华与能力的欣赏与肯定。人的理想变成寻求一种自然田园的舒适生活作为人的一种天性。

——笛卡尔自我的确信及一切判断的前提(我思故我在)

经过文艺复兴几百年的传播与发展,随着海洋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宗教阶级却越发显得骄奢淫逸,在这种情况下,神权统治的社会制度最终被黑死病的爆发彻底毁灭了,信仰不再被上层阶级与知识分子认为是最高阶的地位。世俗世界的扩大,西方人的理性如洪流一般涌动,这个被西方人认为与古希腊、文艺复兴相并列的伟大时代——启蒙运动开始了,笛卡尔从自然科学之中,尤其是数学几何的知识之中寻找到最可靠的知识,并认为只有这种最可靠的知识才能构建人类最辉煌的理性大厦,他开始怀疑上帝,将自我的那种“内省型的运思”作为和最可靠的前提,来对一切已有的知识进行判断。这是理性的判断,人类理性直到康德那里得到了严谨和自信的宣称。

——海德格尔人类及个体的“存在”方式及大地的栖息(技术、大地)

在人们似乎认为,这种辉煌时代将持续发展下去之时,似乎人类历史又进入一个循环,理性似乎回到了古希腊鼎盛时期那样的肯定,但是这样的人们自认为充满积极奋发精神的时代,最终还是被两次大战的惨烈事实彻底葬送了。一个纳粹党员海德格尔恍然大悟,认为这是人类自身的“技术”奴役了自身,人性远离了大地。被一种技术的眼观所挟制,丧失了理性。

——福柯(待续)


随感10:西方哲学史中的理性与信仰

相关文章

  • 随感10:西方哲学史中的理性与信仰

    对“人”理性与信仰的探究之旅 这种世界普遍的历史性铺展开来这样的恢宏的人物脉络 ——赫拉克利特自我的自觉性(我寻找...

  • 哲学家在想些啥--西方近代史的哲学思想(四:德国哲学)

    德国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几乎占了大半个江山。以前的哲学基于认识符合客观世界,人类知识分为理性(演绎)与经验(归纳...

  • 一份从入门到高阶的哲学书单

    《西方哲学史》张志伟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赵敦华 《西方哲学史》伯特兰.罗素 《西方哲学史...

  • 2022-02-18大问题09/35

    信仰与理性:信仰的方式 传统神学家:信仰上帝是理性的事,信仰与理性没有冲突。 神秘主义者:只能通过特殊体验来知晓上...

  • 康德的贡献和问题(四)中

    《西方哲学史》笔记和思考 理性思想的结构(中) 现象实在和本体实在 康德批判哲学的一个主要方面在于,他坚持认为人类...

  • 西哲笔记21

    中世纪是西方哲学史承上启下的时期,在此时期,西方文明的三大来源——希腊的理性主义、罗马的法制和希伯来的宗教精神...

  • 西哲脉络

    中世纪是西方哲学史承上启下的时期,在此时期,西方文明的三大来源——希腊的理性主义、罗马的法制和希伯来的宗教精神...

  • 康德的贡献和问题(四)下

    《西方哲学史》笔记和思考 理性思想的结构(下) 二律背反和理性的限度 这一小节的标题是二律背反和理性的限度,但关键...

  • 少有人走的路(8)读书笔记之一

    ◆ 第一章 理性 信仰的定义,竟是与理性的强烈对冲。过于理性的人,是否没有信仰? 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很多未被证实...

  • 罗素156句名言:人之所以有道德,是因为受到的诱惑还不够大

    罗素国籍: 英国罗素作品: 《幸福之路》《真与爱》《西方哲学史》《罗素说:快乐生活》《西方的智慧》《西方哲学简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感10:西方哲学史中的理性与信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vp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