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作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了,只要打开 Word 敲击键盘就可以。写作,似乎已是海纳百川,谁来都可以。包括那些没有经历科班训练,没读过几本书,没有大量练笔经历的人,都可以对某一观点、某一人物、某一事件进行阐发。这本身无可厚非。
现在,简书、片刻、犀牛故事、豆瓣阅读、每天读点故事等写作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文章等社交平台,今日头条自媒体、网易自媒体、UC云观、百家号、凤凰自媒体等自媒体平台,各种平台涌现出来,导致一个局面:人人皆是作者。罗振宇说,现在读公众号的人远少于公众号的总数。写作者群起,涿鹿天下。流量的大蛋糕是固定的,分得一杯羹,就是自己的活路。
在流量之外,还有一群作者,坚持纯文学创作。我更愿意称他们为作家。他们的严肃文学作品,拥挤在流量作品中,似乎毫无生机。当然,他们中的多数,也不屑于与鸡汤、情感、干货文章对峙。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他们的书,敌不过张嘉佳、李尚龙等人;但是,要记住,长远来看,契诃夫作品集的销量绝对是远胜于任何鸡汤和干货的。
人各有志,不必强求。写作的初心,每个人都不一样。能赚到流量、粉丝和钱的人,那也是人家有本事。有志于纯文学创作的人,你就得做好忍饥挨饿、作品无人问津的准备。
如果想靠纯文学赚钱,请转业。
不管你写作的出发点是什么,我以为,做不到以下两点,还是别写作了。
2. 精进
海明威说过:写了五年还跟现在似的,不如自杀算了。
其实用不着五年,如果你写了100篇文章,还跟现在似的,那说明你不适合吃这碗饭。写作,是需要不断精进自身的。
不进则退。就算你能做到不退,你不厌其烦地重复自己,恐怕读者大人也会有生厌的一天吧。
如何精进?有两点。你看任何写作教材、任何大师谈及写作都会提到的两点:
A 读书。不读书,无以立。
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提及他的读书情况,他说,在他周围,恐怕没有比他读书更多的人了。正是这种积淀,为他日后灵光乍现开始写小说,做了完美的铺垫。
马尔克斯在《活着为了讲述》中,谈及他的读书时光,也是读了大量的书。在他写作《百年孤独》时,始终找不到感觉。直到友人将胡安·鲁尔福的一本小册子扔给他,说:“妈的,读读这玩意儿吧。”马尔克斯一读,惊为天人。此后几年内,马尔克斯承认自己只能读得下去胡安·鲁尔福的小说。而《百年孤独》那句著名的开头,不过是化用了那本小册子里的一句话。那本小册子叫《佩德罗·巴拉莫》。
我们几乎可以从每一个文学大师身上找到类似的例子。
至于读什么书,当然是经典。大师们的经典。福克纳、海明威、胡安·鲁尔福、波拉尼奥、卡夫卡、福楼拜、巴别尔、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这个书单有“百度”能力的人,都可以自己列出来。剩下的,就是去读。
B 写作。不断地写,不断地写。
大量地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光想不作;光读不作;就去妄想成为作家,那也只是妄想了。
现在可以发布你“习作”的平台甚多,选一个适合你的,经受编辑审查和读者考验,你会明白自己的缺失之处和要努力的地方。隆重推荐简书。
3. 克制
在大量读好书、大量练笔之余,你得学会克制。
A 克制自己的倾诉欲望。
不是什么都能写的。当然,你牛逼如普鲁斯特或乔伊斯,自然可以写一部《追忆似水流年》或《尤利西斯》,把每一处念想都当做写作素材容纳在作品中。如果没有那惊人的才华,那还是乖乖练习一下如何克制自己吧。
我们经历过大大小小的事,认识成百上千人,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点“事”。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合写成文章。适合作文章素材的,也需要你再度加工,让它适合你的文体和风格。事无巨细不加克制,那是天才和庸才的手段。只要你承认自己不是天才(像乔伊斯那样的),就必须克制自己蓬勃的倾诉欲望,学会在庞杂的情绪中拣选自己最信任的那部分,让它变成文字;学会在广阔的素材中挑选最契合自己思路的那些,让它成为你文章的一部分。
B 对写作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克制自己笔下的文字。
短篇小说大师中的大师巴别尔,每动用一个形容词都谨慎万分。他说,在一个名词前允许使用三个形容词的,那是天才。他自诩不是天才,所以只允许自己在名词用一个形容词。他在写作小说时,会将一个素材,写成近乎20篇短篇小说,然后挑选最满意的那一篇,再删改到不能再动一字为止,这篇小说在他眼里,才算及格。
福楼拜写作《包法利夫人》时,成稿1800多页,最后删改成500页。
福克纳在评价自己的文学师父舍伍德·安德森时,说:
“他的特点是追求精确,在有限的词汇范围内力图选用最恰当的词句,他内心对简朴有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他要把词与句都像挤牛奶一样挤得干干净净,总是力图要穿透到思想的最深的核心里去。”
看看这些大师是怎么对待文学的,像匠人一样,精雕细琢。对待每一个单词都极为谨慎,这才是写作者该有的态度。
所以,写作者要想写出好的作品,不断精进自身,不断克制自己,是极其必要的。愿你们写有所成。
坚持日更,不出意外的话之后会每天12点左右发文,欢迎交流。
关于转载问题:请统一简信联系我的经纪人阿肆呢。
网友评论
大错特错。
想要真正的严肃文学占领台面,就要比网络小说还能赚钱。
楼上那位朋友说的我很认同,写作为什么就一定得是作家烈?就像唱歌一样,难道就只有歌星才可以去唱?
写作的人或许不能够像作家的作品一样细水长流,但是呢,架不住有好些人去看啊。😂😂
唉,很多时候就是有一种倾诉的欲望,当面交流吧,不见得恰好有人在旁边耐心的听我说。😂😂
是需要不断精进自身的,你写成了不需要
就因为“想靠纯文学赚钱的,请转业”
自媒体的时代,可以靠文字而活,也可以使劲的营销,毕竟生而为人,大家都不容易。但是请一定不要随便写点东西,就自认为是作家了,这给文学带来不小的伤害。
沈煜伦等网红与贾老师同台的讽刺就是最好的证明,请各位都留点情吧!
毕竟,文化的责任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在这个坏的时代,不要求谁去作为。只求不作为就已经是一份善良和责任了。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自媒体的发达激发了大众的表达欲,我认为表达真实的想法也是难能可贵,不是所有的好文章都词藻华丽语言优美逻辑严谨,可以说,炫技的很多,但真诚的很少……
想来想去,就不是有些人担心,文学这么高大上的东西,沾上了低俗、平庸的东西会不会难受?在人人都是作家的年代,为了生存,讨好读者的作家大有人在。我觉得其实是想多了,无论出产过多少文章作品,最后能沉淀下来的,才是真正能经验时间考验的好文章。
英雄已死,都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从来都没有看过他的文章,每天接触到的资讯实在太多了,信息碎片化时代,最后能写出流传千古的文章的,只有那些能忍受寂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