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每天写1000字想法
读书记(159)《祖国的陌生人》——一位文人的思索

读书记(159)《祖国的陌生人》——一位文人的思索

作者: 闲人无稽 | 来源:发表于2020-01-22 21:23 被阅读0次

    如果把这本书找一个类似的书籍,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或者作者在书中自己提到的保罗 克鲁的《骑着铁公鸡——坐火车穿越中国》。这是一种旅行式文化反思文章,许知远到一个地方,从对小人物的谈话、小镇的破败建筑、广场上的劣质气球开始反思,开始自己的一系列对于民族、人民、历史变迁所产生的迷茫、困惑、忧虑的感情。有些读者会把这种感情成为矫情,从行文的模式来说确实如此,作者到一个地方,无一不是带着自己的预设,然后试图去找到和自己的预设一一对应的各种人事物,不管是陈独秀的故居,还是钱穆的七房桥、秋瑾的雕塑、鲁迅的故居,在作者的笔下,都带着历史和现实的冲突和戏剧性。在每一篇文章中都出现忧国忧民的感慨,这一点和余秋雨的风格非常类似,只不过后者更加从文化的角度去解析。

    这样的文章雷同感显得有点突出,你很难分辨出一座雕塑给你的感动和一个破败纪念碑给你的感动的区别,看到最后只能隐隐约约记得作者有很大的家国情仇,对于现实又不满和无奈,对于小人物的挣扎有同情和观察,但是却没有鲁迅的药方。这一点许知远自己其实有很好的自我认知:

    我的成长路径是书本上所描绘的知识分子式的,甚至是纯粹西方意义上的,读书、进入名校、一心要成为社会的金字塔的顶端,每一个阶段的过渡都是过分平稳,没有展示的卡壳,也没有无所事事的游荡。

    一个人的成长经验是对他以后人生观、世界观的映照,是他所有思考世界方式的来源。而这样的生活经验也只能塑造一个像过客一样去看中国的第三者,事实上,他的身份是记者,所要做的是记录,不同于一般记者,许知远有自己的思考,而这些思考都来自于他的“西方式训练”,这一点在他书中大量引用的西方作者的书和话语就能看到。这会让很多读者对他有一层隔膜,毕竟西方的思考方式和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方式大有不同,我们听得惯“之乎者也”,而对各类斯基隔山隔水。也难怪作者在本书开头所策划的旅途计划会变成短短的几篇思考游记,加上后面的几篇台湾行和人物记录,才形成这一本“祖国的陌生人”,他的思考方式遇到没有接触过的真实社会,会变得无所适从,同样的普通话,却各自难以理解。

    不过无论是西方式的还是东方式的,我们要的是独立思考,要的是对现状提出问题,这样的角度远比众志成城,众口一词来的有趣和深刻,即使不对、有失偏颇,但至少有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有不同的旅行打卡点,而不是所有人都到同一个“网红店”,吃同一个厨师炒出的半成品畅销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记(159)《祖国的陌生人》——一位文人的思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wm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