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于老师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掌握重点字词的?
于老师的课例是常读常新。不管什么时候拿起来读,总会有新的收获。《第一次抱母亲》我曾经在网研社小语课例组主持研讨过,写过一篇小文。今天再读课例,有了不一样的收获。
当时对于字词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字面上,没有深入文字背后去更多的思考。这次工作室的公开课,我一直在思考字词教学怎么设计更高效,今天看了于老师的课例《第一次抱母亲》,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讨论。
课文中重点字词该怎样引导,学生才能牢固掌握呢?
我们平时的做法就是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在PPT上呈现出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多读几遍,集中识字,读中记忆。
本节课中,于老师是怎么做的呢?
这篇课文学生已经预习过了,没有必要把所有的生字都呈现出来,于老师只抓住了两个字进行教学指导,熟字“越”和生字“疚”。
(一)熟字知新意
“越”字是我们都熟知的字,于老师是怎样把熟字教出新意的呢?
师:预习过了,字都认识了吗?我来检查检查,先写一个好认的字。(板书:越)读。
生齐读。
师:“越”在课文中和哪些字组成一个什么词?
生:翻山越岭。
师:抬起手来,一起写“岭”字,(板书:岭)下面写“翻”,认识吗?
生:认识。(师板书出四个字:翻山越岭)
师:谁能说说“越”字的意思。
生:“越”是“超过、翻越”的意思。
师:还有谁猜猜?
生:越就是“跨”。
师:你查过字典吗?
生:没有。
师:怎么讲那么准确啊?“越”字典中有7个意思,在这做“跨”讲。翻过一道道山,跨过一道道岭,就是这个词的意思。
不知道大家读到这里思考过没有,“越”字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不是生字,而是一个很好认的字。于老师为什么让学生学习这个“越”字?他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什么?
仔细研读我们会发现,“越”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我们经常用“越……越……”进行说话。而“翻山越岭”这个词中“越”字的意思不同于学生平常的认知,越是平时经常使用的字,字义越容易被混淆。通过于老师对“越”字的教学解读,可见于老师备课是多么细致,考虑是多么周全。
由这个字的教学让我联想到这两天我们学的一句名言“不怨天,不尤人”,学生在默写的时候,把“不尤人”写成“不忧人”。为什么学生这样写?是因为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向于老师那样认真解读这句话,没有关注到“尤”在这句话中的意思不同于学生平时的认知,造成学生认知障碍,书写错误。
在“不怨天,不尤人”中,“尤”应该选第5中解释“怨恨;归咎”。意思是不抱怨天,不责怪人。不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
在四下文言文《囊萤夜读》中有一个词语是“练囊”,意思是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在借班上课时,我让学生说“练”的意思时,很多学生认为“练”是“做”的意思,因为咱们经常说“练习”这个词。其实,“练”在这里指“白绢”。
于老师在备课时,总要把课文中的生字查字典,弄清字义,大量细致的解读文本,发现教学契机,上出新意。
在备课的时候,我们不仅需要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还要细致解读文本,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生字教方法
于老师在让学生理解“疚”的意思时,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先让学生给“疚”组课文中的词语,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愧疚”的意思 ,再猜测“疚”的意思。
学生猜测了很长时间都没有猜对,说明“疚”字的意思,学生真的不明白。当学生都说不出来的时候,于老师说:“好吧,我告诉大家,单讲‘疚’就是不安,心里不安,也有难过的意思。愧疚是惭愧不安,懂了吗?”
学生猜测了无数次都没有猜对,当老师告诉讲的时候,能不认真听吗?认真听讲了能不理解吗?而且印象还非常深刻呢。
于老师对“疚”字的教学,不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体现吗?
接着于老师又说:“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一定要查字典,把字音读准,把意思弄明白。”
这时候把理解生字的方法讲出来,恰如其分。
在本节课中,于老师就指导了两个字的教学,一生一熟,一难一易,却包含了多少教学智慧啊,让我们受用不尽。
二、于老师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的?
(一)指导学生读好停顿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没有停顿。于老师这样指导:“读课文要注意停顿,没有停顿就没有思考,读书一定要思考,还要想象。还有,没有停顿,就不能转换语气。”
接着范读。
范读结束后,于老师又说:“一句话读完了要停,给自己留下思考想象的余地,读下一句可以换语气。同样,一个自然段读完了停顿的时间要更长一些,像说话一样自然。”
然后,让学生练读“先自己把第一段轻轻地读一遍,轻轻地念,边读边思考、想象。”
结果,学生越读越好。
最后,于老师深情地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老师的停顿。
于老师在指导学生读出停顿的时候,有方法,有示范,有练习,这样扎实的训练,学生的读书能力想不提高都难。
(二)煮书
“煮”就是告诉我们要把书读熟,读得遍数越多,书就煮得越熟,它的味道、它的意思才能被体会出来。
课文只有反复地品读,静下心来,潜心读,静静地读,用心的去读,才会越读越有味道。
于老师指导学生读“赶紧”“责怪”时,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理解我们祖国语言的魅力,明白了说话、写文章要推敲,用词要准确。
“煮书”就是用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着书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要学会读懂文字所包含的意思。“重担”指的是一个家庭的责任,必须承担的责任。“翻山越岭”指的是生活中的一道道难关,人生中的一个个坎坷,生活中的大山,人生中的黑暗、曲折。
三、于老师的这节课对你今后的教学有何启示?
1.文本要细细解读。
2.指导朗读要扎实有效。
3.读文如“煮书”,读出文字背后的含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