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1课例研讨

作者: 李丹720 | 来源:发表于2021-09-19 20:42 被阅读0次

    语文教学中的实用文阅读,更主要的任务是引领学生逐步地迈入大人的世界,逐步地主动地接触那些不是专门以学生为对象的读物。刚刚艳飞老师也提到了有些文章着重于“知”,促使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有些则是要求“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

    在于老师的这节课中各有设计。

    1.语言训练重积累

    从板书开始就注重写字的训练,“玻”的捺要有长一些,才显得有精神。将读课题这一环节进行了扎实的写字训练。习惯即是教育。

    于老师在指导“藕断丝连”的时候,先是引导学生:见过藕吗?藕掰断以后你发现了什么?藕掰断了还连着丝,这就是藕断丝连。

    通过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引申到课文中,理解了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这才叫动脑筋。这样的语言训练,从生活入手,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吻合。

    想起《教育的目的》里谈到的一切学问都是从生活中来的。贴近生活,联系学生自身,更能实现教育的目的。

    于老师把常识性课文上成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文字训练课,在课堂上于老师让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有关的常识,这是“知”的学习。

    将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内化于心,实践于自己的课堂是非常重要的。我现在研读并实践的是“跟着于老师学习主问题设计”,在语文课堂上,我减少使用PPT,一支粉笔,一到两个主问题,我与学生在共同探索中有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很多意想不到的新鲜认知在生成,那种感觉真的很美妙。

    2.朗读指导重评价

    在本课例中,于老师关于朗读教学的指导,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初读时有这样的要求: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了以后,再往下读,哪一句读不通顺,回过头来再读,直到把这一句读通顺了再往下读。

    课堂上于老师发现陆飞宇同学做批注的时候,评价到:同学们,不动笔墨不读书,他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把有关的句子都划下来了,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也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全班同学都要向他学习。

    于老师从学生中发现陆飞宇同学这样值得推广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激励陆飞宇同学,在其他同学们来说,也比老师的直接说教要好很多。在关注个体的前提下,影响全体。

    反思我的课堂:

    我的语文课上,在指导学生朗读第11课《白桦》时,重点指导了几位平时阅读能力较为薄弱的孩子,结合于老师的朗读指导方法,层层递进,从“的”的读法,到连贯程度,再到语气语调,N同学在进行了十遍的自读自悟过后,已经读得很有韵味了。与此同时,其他同学也给予了掌声,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字“反复练习”。我们一定要无限相信“反复练习”的力量,在用心练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朗读能力的提升,更是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下来N同学的当堂背诵又向同学们证明了这一点。

    3.习作评讲重方法

    于老师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分小组“自述”的方式,要求学生写下来,以第一人称把各自的特点、作用写下来,为自己做个广告,并且要实事求是地夸自己。这样的训练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利用课文上提供的材料进行作文训练。在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的同时,也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

     然而,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当堂评改作文才是最亮的点。

    1.关注错别字。

    在评改《变色玻璃自述》的时候,“上市”的“市”的指导,牵引到因着急写作而错用同音字,引导学生,多思考,避免出错。于老师的训练意识,时刻凸显。

    2.关注用词。

    学生读到“却什么也看不见,所以小偷就不知道家里有些什么,没法去偷。”于老师引导:想得真周到。不过,不是“没法去偷”,而是“不会去偷“。这样细节的关注,指导学生把句子写得更准确了。

    学生读到”我大大地希望能为你效劳。”于老师马上指导:改成“衷心地希望”。甚至开玩笑到:又来个“大大地”!是不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改成了“热情”。

    于老师评改作文不仅关注到了“语用”,更注意到了“道”,抓住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来的人文情怀,循循善诱中深入传统美德的教育与熏陶。

    这就是“做”的指导,不仅是改善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更是给我们老师评讲习作指明了方向。

    读名师的课要读出门道,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将名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迁移到自己的课堂,形成自己的风格,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我们自己。针对实用文的教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继续加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71课例研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ob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