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 第二十四章 物或恶之

道德经 第二十四章 物或恶之

作者: zorogan | 来源:发表于2020-04-12 09:59 被阅读0次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踮起脚跟,用脚尖站立是站不牢的,脚步跨的太大,是走不了太远的。自逞己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显,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反而建立不了功勋,自高自大的反而不可能长久从道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急躁炫耀的行为,可以说都是剩饭累赘,惹人生厌,所以懂得道的规律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这一章主要讲自然的道理自然就是顺道而行,不自己妄为,自己妄为不仅多余反而会起反效果。

    这里面其实是包含了辩证法的,所谓“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所揭示的表现及结果,往往都是对立统一的,这就是老子思想的精华之所在。

    本章中老子列举了几种不懂道的突出表现,这样的列举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因为不站在道的立场来看待和处理事物,都是不懂道的表现。这里老子用了拟人的手法,他说对于不懂道的行为,物是不会喜欢的,这是因为大自然的万物,都是在遵循着道的规律运行,因此根本不会出现不依循道的规律去运行的物,所以如果要让物去违反道的规律运行,这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

    这就是说,物或恶之的道理,凡是明白理解道的,就绝对不会去做违反道的事情。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这是一个人身上的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是由人的身体结构决定的,人类直立的时候,身体的全部重力都落到了两只脚上,所以脚掌的厚实、宽厚,以支撑沉重的身躯,那么这种平衡一旦打破了,那么全身的精力,都会落到脚尖上,而脚尖是窄小、瘦弱,无力承担全身的重力,如果人们用脚尖直立身躯,必然会违背自然规律,这就属于不合乎道的行为。那么在”企“的行为中,包含着一种凭着个人努力与抗拒自身本来限制的意图,这里的企,都是指那些违背自然,自高自大,拼命炫耀,显示自己的人的举止行为,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自伐”一般包含4层含义,一是指把自我看作生活的主宰,而不把整个世界看做生活的主宰;一是只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而不按整个世界的意志行事;一是只看到自己所成就的一切,而看不到整个世界为自己所成就的一切;一个是在以上错误认识的基础上,人们只看到自我活动对于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而不看到,整个世界的活动对于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这样一来,自我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就变得非常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所谓的“自见、自是、自伐、自矜”,都是人类的通病,因此,每个人都要及时反省,反省后要自我改正。所以做人不可以过于虚荣,张扬和妄自尊大。

    那么人们怎么才能做到身处闹市的作道的人呢?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看到自我存在和自我活动的意义和价值,还要看到整个世界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做到这点,人们才可以避免产生自高自大和自我炫耀的心理。

    三国时候的祢衡才学甚高,但是他恃才傲物,导致被人所杀。

    陈胜吴广起义,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1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强有力的撼动了秦王朝的统治,并且建立了张楚政权自立为王,但是因为他个人太自我,容不得别人。因此,起义最后失败自己呗,车夫所杀。

    有时候我们对道的理解非常的矛盾,我们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也知道“狭路相逢勇者胜”,一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也知道“不是冤家不聚头”的道理,一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道理,也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道理,这些都非常的矛盾,但是这里任何一个道理,都是人们用血泪教训总结而来,那我们到底该相信哪一个是真正的道理呢?

    这一章其实告诉了我们辩证法的逻辑,因此我们要用辩证法的思维去看待这些矛盾的道理,因为我们每一天都要面对无数的选择,有情、有利、有原则,你总是要去做决断,那么怎么取舍才是最好?要想做出一个高效的选择,首先你得知道:你的目标是什么?你的目的是什么?你是要长久,还是要现在就处理。从时间角度来看,老子的道是无为之道,要的是长久,教的是生存之道,但是大道无形,你刻意的去无为,就变成了行迹可循。悟的不是道,而是道的一种善。所以选择不是简单的选择,而是一种道的“慧”和人的智相融合的应用,这样人们就有了智慧,既能把握当前又能兼顾长远,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就是,有道的人永远不会把自己置于危墙之下,而这里的危墙就是道的大势所趋,就是自己不要去失道。

    赵孝成王决定用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带兵40万抵抗秦国军队,赵括的母亲就向赵王上了一道折子,请求赵王不要派儿子去。她说,赵括的父亲带兵打仗,总是把功劳和赏赐都分给将士们,从不居功自傲,但是赵括不是这样,他会经常把将士们的东西往家里拿,而且还夸夸其谈其带兵打仗之方法,他没有临机应变的指挥才能,所以,他的父亲临终嘱咐我说,赵括这个孩子,把用兵打仗当做儿戏,谈起兵法,目中无人,因此,大王还是不用他的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会断送在他的手里。所以他的母亲请求大王,不要让他当大将。但是赵王没有采纳老夫人的意见,致使长平一战,赵括全军覆灭。赵括在带兵过程中,骄傲自满,盲目轻敌,讥讽老将军廉颇防守胆小,而自己主动率领大军进攻强大的秦国,导致秦国一夜之间坑杀赵国俘虏38万,这个故事结果惨痛,也就有了赵括的“纸上谈兵”的成语呈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 第二十四章 物或恶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cv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