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青网针对大学生读书这个话题,对全国864名大学生做了一个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近五成学生每天读书的时间不足半个小时,超过四成学生每月读书不足一本,近六成学生对自己读书的情况不甚满意。且不论这个调查的样本量是否科学,它的确是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就算是有十几年阅读经验的大学生也不一定会读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多多读书的好处,但是却没有人教我们该怎样去读书。于是,当我们拿起一本书不管不问,从头开始翻看,中途屡屡走神,花很长时间都读不完一本书,读完以后却不知道它究竟在讲什么。渴望读书的我们,却总是被如此低效的读书所困扰。
而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阅读》则旨在让所有人从根源上来解决这些问题。
原尻淳一 《高效能阅读》《高效能阅读》列出了89个读书技巧,从转变读书的意识、如何进行速读和基于阅读层面的产出这几个方面来让读者们真正爱上读书,让读书成为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利器。
作者原尻淳一,是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曾在知名的广告公司工作,也曾在大型公司从事新产品开发、营销和企宣工作,并且还是企业的培训讲师。
他从小国语成绩就很差,厌恶学校的强制性阅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好朋友S给他带来了一份书单,从此他真正打开了阅读世界的大门。时至今日,他已经能每年轻松阅读三百本书籍。
现在,我来跟大家谈几点书中的共鸣之处。
一、让你打心底爱上读书。
多数不擅长读书的人,会被“必须从头读到尾”的这种观念所束缚,这些束缚所带来的压力往往会让我们打心底抗拒读书。法国当代作家达尼埃尔·佩纳克的著作《宛如一部小说》提到的“读者权利十条”:
第一条 不读的权利
第二条 跳读的权利
第三条 不读完的权利
第四条 重读的权利
第五条 读不择书的权利
第六条 包法利症(易被小说内容感染的症状)
第七条 读不择地的权利
第八条 随意选读的权利
第九条 朗读的权利
第十条 默读的权利
看完这十条权利,是不是感觉心中的束缚被打开了呢?原来我们读书的时候有这么多的权利,我们没必要给自己带来这么多的压力!
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运用一些技巧让自己从心态上接受并专注在阅读中,例如在读书之前“举行仪式”,给自己带来一点仪式感。
蔡康永老师在他的著作《蔡康永的情商课》中提及,他的一位明星朋友在每次开演唱会前二十分钟,一定要上一次洗手间。这曾经让他觉得困扰,因为即将开演唱会身上已经绑了麦克风耳机什么的,这种设备每次都要穿脱很麻烦。后来康永老师跟他分析了很多种可能性,他才想明白,每次上洗手间打开水龙头和抽水马桶所听到的水声,会让他变得异常专注在演唱会中。
那这种小小的举动对康永老师的这位明星朋友来说,就是一种仪式。同理,读书前我们也可以举行一个小仪式,这种小小的仪式感可以对心理造成一种自我暗示:我现在要开始读书了,从而可以让我们专注在读书这件事上。
诸如此类的技巧,都可以让我们首先从心态上爱上阅读。
二、学会速读,“读书破万卷”不再是梦
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阅读》列出了几种速读法,如“目录读书法”、“黑体字读书法”等。
“目录读书法”,首先仔细阅读书中的目录部分,选定自己要看的章节,再对特定的章节进行“跳读”,在这过程中,在“这里必须读”的位置贴上便利贴做好标记,最后再仔细阅读便利贴的前后部分,并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灵感与创意。
“黑体字读书法”,除了一些古籍之外,大部分现今社会的商业书籍都会在作者想要着重表达的位置用“黑体字”进行强调,这些黑体字就是很好的标记,根据这一标记,我们可以轻松完成略读。
以上提到的这两种读书法都能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取书中的主要信息。
三、预先设定目标,阅读深度大不同
在读书前,先设定好“向谁说明”这一假想目标,这对我们阅读的架构会有很大的影响。
“得到”APP的创始人罗振宇在对听书稿的交付感作分享时也说过,这是一个以用户为核心的时代,无论在读书或者是听书稿写作中,首先要想的是,我们的这些知识是要交付给哪个对象,是一个办公室小白吗?还是一个少年儿童呢?有了目标对象,我们才能想像到底要给用户说什么。
例如,当我们要给上司说明时,陈述要点要更干脆利落;当要给下属说明时,需要更完整的陈述,加入自己的提点,以助下属更能理解工作要点。不同的假设对象能让我们增强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在“世界读书日”说过:“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读书的过程,也是和作者交谈的过程,也使我们能轻易获取作者思想的过程。但是却很少人知道,这个过程也是门技术活。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阅读》用了89个技巧把这一门技术活阐述的很清楚,满足了各类水平的读者的需求。学好这门技术活将使我们能更好地享受读书的愉悦,让读书更好地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