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思维破局》这本书,感触最大的是“be-do-have”思维模式,小雪发现这真的是成为理想中自己最近的套路。
读《思维破局》,我get到了成为理想中自己最近的套路小雪理解“be-do-have”的思维,就是我们先确定“be”,也就是我们要做什么,或者成为什么样的人,先假设自己已经是了,然后按照“be”去“do”,最后就是结果“have”,这个结果可能一般,甚至不好,但这个过程比我们总在那里想如果我有了什么,然后去做什么,多了愿景和执行力。
作者给这个思维模式起了个名字叫“入戏”,小雪觉得也是“角色扮演”。
举个我感触最深的例子,我们很多人都有面试经历,面试前,我们会认为自己是求职者,我在看到这个思维模式前一直这样认为,但作者说我们应该认为自己就是公司员工,也就是“be”。
这样我们就会去了解公司,思考公司看重的能力,会注意的细节,甚至面试的时候,说话会从“贵公司”变成“咱们公司”,这样给面试官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do”,通过“do”更容易明白这份工作,这个公司适不适合自己,也更容易得到这份工作,自己的收获就是“have”。
上面的例子,对面试者是一个很有启发的思维模式,对我很有启发,哈哈,感谢我以前的面试官,因为今天才感觉我以前面试的时候表现不好。
我为什么会对这个模式有这么深的感触呢?因为我从中学到了成为理想中自己最近的套路,对未来不再恐慌,以下就是小雪的感悟。
1、我是属于放大困难的人,想做什么事,做法想了,困难也想到了,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会放大困难,其实这也算好事,这样就能更合理的规划,但大多数时候会被想象中的困难打败,然后就不去行动。也就是典型的,如果我拥有了什么,我就会去做什么。
从今天开始,我要经常提醒自己,练习“be-do-have”的思维模式,要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应该做什么,就立即去做,做完后复盘自己的收获。
2、我有自己要扮演很多角色的概念,大多数时候就是面对什么样的人,不自觉的切换模式,但没有想过设计过这个角色,也没有深想过,这个角色完美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还有就是,这个角色现在是适合的吗?就像上面例子中面试时,公司员工的角色优于面试者的角色。
我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解决这3个问题,去实践,去改善,给生活中遇到的剧情,去匹配完美的角色,我想,那个时候,我肯定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3、我自己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角色扮演,那也要允许别人如此,一个人变了,也许只是换了剧本,改了角色,我要做的不是咆哮问天,这是为什么!而是发现他的剧本,然后决定自己的角色。
那么对于我们的金钱魔法师们,我想到的“be-do-have”思维模式,最大的用处就是,我们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假设自己是富人,或者理财达人,遇到同样的选择,他们会做什么,然后我们照做,最后复盘收获。
比如小雪现在买东西的时候,会考虑水湄姐的“分清必要,需要和想要”,购买必要的产品,需要的产品考虑家里有没有可以替代的,是否一定要现在买,想要的产品,会考虑半年内搬家会不会拿走,对我是有益还是有害,是否可以用已有的产品代替。
就这样慢慢的,看一眼我就知道这东西该不该买,那些买的时候觉得非常必要,买回来发现用不着的东西,已经减少了很多。家里宽敞了,心情也舒畅了,当然钱钱也保住了,金鹅也在慢慢的长大。
上面购物的过程,“be”就是我想成为水湄姐那样的人,“do”就是把要买的东西分类,确定要不要购买,“have”就是省钱养鹅,家里少了无用的东西,心情舒畅。
魔法师们看完了今天文章,最重要是在生活中尝试“be-do-have”的思维模式。所谓人生入戏,全靠演技。我从中看到了满满的希望,我们想成为谁,就让自己入戏,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去揣测他会怎样做,终会有收获。
祝愿亲爱的金钱魔法师们,都能成为理想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