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0 ️《身体知道答案》 BY青青
作者·武志红 页数:81/197页(第十三章)
️❣️金句摘录·
1.譬如,有谁曾如印度哲人葛印卡那样教诲你说:
“别人证悟到的真理,只是他自己的真理,而不是你的真理。”
又有谁曾像美国催眠大师史蒂芬·吉利根那样教诲你说:
“如果没有身体的佐证,一个道理对你而言就可以说是一个谎言。”
或者说,你能否有股神巴菲特的运气——他的父亲一直在对他说:
“尊重你自己的感觉。”
或者,你能否如乔布斯那样,很早就能领悟到:
“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内心和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
2.如果我们习惯于注意自己身体的感觉,时时安抚照顾它的话,很多疾病就不会因为日积月累而产生。
——摘自张德芬经典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
3.跟你的身体对话,倾听你身体的讯息。
——摘自张德芬经典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
4.抱怨是针对别人的,我们之所以向别人发出负面的信息,其实是在逃避自己内在的痛苦,而内在的痛苦总是会先表现为身体上的不舒服,假若我们觉知到了身体的这种不舒服,我们就与自己的内在建立了一定程度的链接,那时我们就不必再向外寻求链接了。
5.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摘自张德芬经典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
6.当你深深地扎根于你的体内时,成为你思维的观察者,你会很容易进入当下。不管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任何事情都不会动摇你。
——摘自埃克哈特·托利的著作《当下的力量》
7.不仅你的身体免疫系统会得到加强,你的精神免疫系统也会得到提升。后者可保护你不受他人消极心理和消极情绪力量的影响,这种消极力量是具有传染性的。关注身体并不是帮助你设立屏障,而是加强你的能量的振动频率,所以任何低频率振动的东西,比如害怕、愤怒、抑郁等,会完全在一个与你不同层次的现实之中。它们不会再进入你的意识领域。即使这种情况发生了,你也没有必要去拒绝它们,因为它们很快就会穿越你而消失。
8.你必须自己开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就将依然是没有意义的。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
9.所有造成我们与真我隔绝的东西都像黑暗一样,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拿觉知之光去照亮它们。
——摘自张德芬经典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
9.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
——摘自张德芬经典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
10.一个心念的产生,无非贪和嗔。贪,是希望重温某一种特定的快乐;嗔,是希望再也不要经历某一种特定的痛苦。
11.《秘密》的理论所带来的更重要的负面影响是,这会让我们对自己的心念更为执着,而不愿意去看到这些心念将我们变成了巴甫洛夫的那条狗。
12.思维永远不会找到解决方案,它也不会让你找到解决方案,思维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摘自芭芭拉·安吉丽思的著作《活在当下》
13.通常,当下所产生的痛苦都是对现状的抗拒,也就是无意识地去抗拒本然(what is)的某种形式。从思维的层面来说,这种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存在。从情绪的层面来说,它又以负面情绪的形式显现。痛苦的程度取决于你对当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对思维的认同程度。
——摘自德国哲人埃克哈特·托利的著作《当下的力量》
14.庄子说:“不是这样的。她刚死时,我何尝不悲伤?但后来想,起初她没有生命,没有形体,没有气息,而后在若有若无的自然变化中,气息、形体、生命渐渐成形,如今她死亡,就如四季运行般自然。她已安息在大自然的房间中,而我却在旁边大哭,这样就显得太不通达自然的命理了。”
不同的看法导致不同体验。作为一般人,若失去一个亲人,会认为对方彻底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且还认为死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所以不仅会为自己也会为这位亲人悲伤。但是,在庄子看来,死和生一样,都是“如四季运行般”的自然现象,而且她也并非彻底没有了,她反而是“安息在大自然的房间中”,那又何必悲伤呢?
🤔心得感想·
《遇见未知的自己》《当下的力量》这两本书是我看过两本灵性入门书籍,非常喜欢张德芬老师,并没有想到会在这本书里看到,感觉很神奇。尤其是看到秘密这本书的时候,竟然给我了一个全新的看法想法,物极必反的道理。同时对于身体的呼吸,感受到了第一步的摸索阶段,很开心。庄子的话语更是让我对爷爷的离开有了新的见解。
感恩❤
🦄自我灵感创作·
暂无
️🦁提问·
暂无
❤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