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27日至10月1日,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次会议,集合了全球500多位政治、经济精英,包括撒切尔、老布什、各大顶尖企业的董事长,等等。
会议的主题是什么呢?如何应对全球化。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全球化会加剧贫富差距,会使财富集中在全球20%的人手上,而另外80%的人被“边缘化”。
那么,如何化解这80%的人和20%精英之间的冲突?如何消解这80%人口的多余精力和不满情绪,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据说当时的美国高级智囊布热津斯基认为,唯一的方法,是给这80%的人口,塞上一个“奶嘴”。让他们安于为他们量身订造的娱乐信息中,慢慢丧失热情、抗争欲望和思考的能力。他说:“公众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终他们会期望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
这就是闻名遐迩的“Tittytainment”战略,由Titty(奶嘴)与 Entertainment(娱乐)合成,中文译为“奶头乐”。
——在近期《读者》的一篇文章里,我读到了上面这条信息——乍一听上去,这整个活脱脱一个天大的阴谋论?
那么,这个“奶头乐”战略,具体都有些什么呢?
据说这一方面呢,是发展发泄性的产业。具体而言,自然是包括色情业、赌博业,发展暴力型影视剧、游戏,集中报道无休止的口水战、纠纷冲突,等等,让大众将多余的精力有个渠道发泄出来。
另一方面,就是发展满足性的产业。包括报道连篇累牍的无聊琐事——娱乐圈新闻、明星花边、家长里短,发展廉价品牌,各种小恩小惠的活动,以及偶像剧、综艺等大众化娱乐产业,让大众沉溺于享乐和安逸中,目不暇接的各类信息,令大众再也无暇关心距离自己“远距离”的事情,从而丧失上进心和深度思考能力。
总而言之,在那些精英看来,那些被边缘化的人,只需要给他们一口饭吃,一份工作,让他们有东西可看,便会沉浸在“快乐”之中,自然也就再也无心挑战现有的现有秩序和框架。
这么看来,这还真是一个“毒奶头”?
因为光是从以上这则会议消息的表述中,我们站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似乎就已经可以对许多信息点位获得某种对应:
首先,“全球化会加剧贫富差距,会使财富集中在全球20%的人手上,而另外80%的人被边缘化”,这早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存在。至于说,80%的被边缘化的草民是否真的会形成与20%精英之间形成冲突,这样的前瞻性考量是否具有必要性?因为“奶头乐”战略的实施已成现实,我们暂时无法判断如若没有把那些毒奶嘴塞进“80%”人的嘴里,那些时间和精力充裕甚至溢出的人们,会不会真的会“没事找事”地因为对精英们的羡慕嫉妒恨而形成与对方的挑衅跟冲突来。
然后,不论是所谓“发泄性产业”也好,“满足性产业”也罢,这些年娱乐、游戏,或者病毒式信息行业的异军突起,正好是契合了互联网、尤其是移动客户端的蓬勃兴盛。所以站在我们的视角,我们只是看见了相关技术的突飞猛进,所形成的集娱乐、游戏机及快餐化信息于一体的客户端亚文化在相关行业中的快速沉淀和凝固,以至于对整个社会人群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休闲方式产生的严重改变和重心偏离。
所以问题的核心在于,20年之后的今天,这个给80%的人口塞上一个“奶嘴”的“毒奶计划”,真的让那“80%”的人,安于为他们量身订造的娱乐信息中,慢慢丧失热情、抗争欲望和思考的能力了么?布热津斯基的“公众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终他们会期望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的期待和推断,是否真的成为了现实?
我想,客观来看,会有一个不幸的结果,就是——真的成为了现实!
我想只要我们看看自己的身边,甚至是看看自己,此时此刻的生活状态和休闲方式,我们多多少少、不同程度地,都在嘴里含着那只“毒奶嘴”,只不过有些人含的时间长一些、有些人含的时间短一些。
我们可以看看,那些偶像剧、明星、娱乐圈、微博热搜、暴力冲突、情绪煽动、低幼化游戏,是不是正占据着大多数草根民众绝大多数的休闲时间,甚至于侵蚀到越来越多的非“业余”非“休闲”的时间里?
是不是会有很多人,因着“今日头条”某个原本与我们自身毫无关联的推送信息,而花去我们足够多的“闲暇”时间,去做我们自己都感觉不到有什么意义的转发和议论?
——所以,是不是可以说,我们真的都不同程度地、或者正在渐渐地,失去原本应有的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并且正逐步地、越来越“期望”媒体为我们代行思考,并作出判断?
那么,这一切的现实,又是如何形成的?
其实,作为毒奶嘴计划的传播工具,各类形式的客户端(媒体),实在某种互生共存的环绕中,实施着各自的相互“养成”。一方面,媒体迎合了人们越发的忙碌、急促,和缺乏耐心,所以,他们提供信息(包括各类娱乐和游戏),都是以碎片的形式,“随意”抛洒;而另一方面,媒体的受众,那些吸奶嘴的人们,又因着媒体的这种充满了魅惑的呈现方式,变得愈加的“忙碌”、急促,和缺乏耐心。
这种相互的“养成”,慢慢地便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层层叠加,换换深入,把令大众的休闲方式和阅读习惯,培养的越发的古怪、蛮横,和刁钻,越来越没有耐心去关注眼前(手上)碎片化资讯之外的其它事情。
所以,很多事情,以阳谋的形态出现,其实本质上看,无异于是原于我们与精英者的一种合谋。
说到这个话题,就不能不讨论一下这些“毒奶嘴”最广泛的“吸允者”,那些广泛的90后、00后。
家中小女是95后,这两天大学放假在家,随身不离两样东西,就是平板和手机。有一天晚饭时,电视里正播放着一些新闻,小女一边回复着某个群里的信息,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跟我们聊着一些碎片化的小杂碎。我故意问她说,你们这个人群,对于电视里面整天价不是这里天灾,就是哪里人祸的,是怎么看的?她头也不抬地说了两个字:“无感。”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在困惑,你说我们的这些下一代,90后也好、00后也罢,一方面,他们当出生下来,就是滋养在互联网的雨露中的,就跟我们生下来就有空气可吸吮一样。他们对于信息的充盈,根本就不存在雷同单一、还是纷繁杂乱,在他们的眼里,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没必要去究竟其中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他们只对他们认为有趣的事情感兴趣。他们有些认为很有趣的事情,我们会觉得很无聊;反过来,我们觉得很重要,或者很有意思的事情,在他们眼里,可有可无。
这可不单单地是什么“代沟”的问题,这里其实就是存在了不同人群对于什么样的信息感兴趣的问题。我不敢说家中小女也是芸芸众生中千千万万个吸吮着那个“毒奶嘴”的人(之一),但是可以显见的是,我们目前绝大多人的生存状态,与20多年前那次会议的处心积虑,还是存在着惊人的吻合。
那么,就是真的存在着在“毒奶嘴计划”的笼罩下,我们每个人的深度思考能力正在被一步步地瓦解掉的事实了?
既然环境和条件已经是多少年来积淀下来的某种固化,我们个人是无力去彻底地改变了(更何况,现在谁也不能保证说眼下的这种现实,就不是人类发展最根本的初衷了);好在我们尚可以从个人和自身,在生活中的某些改变做起,或许可以慢慢摆脱“毒奶嘴”对于我们无形的诱惑和绑架。
或许以上所述的一切,不过是我们这些跟不上时代的“老人”出于对人类生活方式迅速崛起不适应所产生的某种杞人忧天?但是我想无论如何,留意和接受下面的一点提议,对我们的生活,对下一代的成长和进步,总是不无裨益的:
首先是. 拒绝低幼化的语言刺激,日常生活中,尽量拨出一定的时间,看深度的、优秀的书籍和文章,保持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谁掌握了语言,谁就掌握了思想。”
接下来. 拒绝抢夺注意力的低劣产品,不要让自己成为“愉悦感”的奴隶。
——不动脑子,能带来短期的愉悦和轻松,但长期来看,它只能导向空虚和无聊。
然后. 为自己设定有意义的目标:找到一件有长期收益的事情,并从中获得幸福感。
在我看来,学习就是一件最有价值的事情。不要奢望你的“学习”会令你换来更多的物质收益,也不需要苛求自己一夜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学习的意义,其实是帮助我们对抗慵常、平凡、索然无味的日常生活,让我们保持头脑的清醒。
想起了上一次,我在自己的公众号发了篇文章。有个好友“读”了(或许只是浏览了一下)之后,安慰我说,你的文字还是很具文采的,你的思考也很具读到之处,唯一感觉就是太冗长了,根本没耐心读下去。而且长久来看,大家都知道你写的内容,最终就连打开你发的链接的兴趣和耐心也不会有了。
我回复他说:我这个里面写的东西,本来就不是娱乐性和商业性的,我不需要赚取眼球,或者用标题党的那一套去骗人家点击进去。如果没有一个人读,就只当是自己写给自己的笔记好了。
联想到上述的“毒奶嘴”计划,我在想,既然“奶嘴”都有“毒”,那么“断奶”应为当下事。
(感于2017年10月7日)
网友评论
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将这文章收录到 专题【深度思考】中。
也欢迎你随时来访,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