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心情随笔散文
拒绝某件事或某个人,有时候并不只是为了“拒绝”

拒绝某件事或某个人,有时候并不只是为了“拒绝”

作者: 钰晨成长手记 | 来源:发表于2020-05-02 22:31 被阅读0次

日常荐书——《拒绝之书》

通常认为读书无用的人要么就是他们原本就不喜欢阅读,要么就是在他们少量阅读的经验中存在着一种“阅读与生活无关”的误解。

有时你可以通过阅读一些充满着真实案例的书籍来打破这种误解。比如今天读得这本《拒绝之书》就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作者通过对一系列生活情景的剖析,为读者提供了如何优雅且果断地拒绝他人的需求,前提是在情景剖析中提到此类需求中的大多数都是不太合理的需求。

拒绝并不意味着为了拒绝而拒绝,更多的是需要你厘清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之间的距离,而这对于那些被拒绝的人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01 我们需要明辨他人的需求是否合理

该书被清晰地划分为朋友篇、家庭篇、亲子篇、工作篇及与难缠的陌生人如何相处等五个“章节”(书籍本身并不是只有五章,只是常见情景被划分为五类而已)

真正需要拒绝的需求常常是那些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看似并无不妥、但实质上却对你没有任何益处,并且长远看来还会给你的生活造成持续困扰或隐患的需求。

任何人都有紧急或重要的事情要处理。有些人能够靠自己的能有条不紊地处理种种问题,有时他们需要一些协助或帮助才能达到目的,这种合理范围内的需求我们是需要伸出援手的;

还有些人不愿挑战自己的能力及潜力,于是你会发现他们会将一些明明自己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拖到了他们靠自身能力已经无法“补救”的地步,或者他们会将一些自己原本就能处理的棘手问题忽视掉。

当后者这些情况发生时,这些把生活搞得一团乱的当事人就会请周围的人帮忙,但这些基本上都是伪需求。

他们也许并不是想利用谁的善良去为自己解围,只是那些并不构成客观需求的问题,在他们看来的确成了很严重的问题。只是他们会将其归结为“自身能力不足”,并且将“找他人帮忙”视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之一。

当你遇到这样的状况时,就需要你果断拒绝对方的需求,有时你甚至可以直接告诉对方“我相信凭你的能力完全可以自己搞定。我不是你随叫随到的智囊团。”

此外,当你面对陌生人的推销或施压时,也希望你不要轻易动摇自己的立场。

02 珍惜自己及他人的时间成本

在大部分社交场景都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的今天,随时联络他人变得极其容易,但同时人们花在无用社交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了。

珍惜时间成本的人们会谨慎处理社交关系,并且他们也不愿轻易去占用他人的时间去处理私人化的问题;

而那些从不把时间当回事的人会毫无顾忌地去占用他人的时间,本质上可以说这种做法很自私,但在他们看来,只是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妥罢了。

拒绝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地提醒他们:“有些你曾经不以为然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的关系,是时候让你了解我内心的真实想法了。”

我个人看过之后发现绝大多数需要得到有效拒绝的事件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频繁发生的事情。

例如当你遇到无法推托的社交活动时怎样回应,才能让对方了解你是真的对此类活动不感兴趣,而不是在拒绝对方本人;

当你的亲人或朋友无法理解你需要独处的感受时怎样回应,他们才不会误认为你希望和他们保持距离;

又或者当你同事试图将你拉到他们的八卦阵营时,你该如何回应才能维护自己的立场:并不是每个职场人都愿意把时间花在无用的事情上。

也就是说,作者是在为我们提供各种有效拒绝他人的解决方案。关键在于他在教读者怎样真实、坦诚地面对自我、怎样在他人面前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同时又不会被误解。

03 拒绝不等于“表达恶意”

正确地拒绝他人,不仅能够让他们逐渐意识到他们的行为有哪些不妥、给他人添了多少麻烦,有时还能够令对方认识到很多事情原本自己是可以解决的。

不分轻重缓急地去帮助他人解围,还会妨碍你处理问题的专注度及对生活的掌控力,因为很多时候,朋友、家人、同事、领导及孩子的紧急需求确实会让你不得不放下自己手头上的重要事件去充当救火队员。

久而久之,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发现这些让你逐渐失去自我的不合理的需求占据了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造成每一种被固化的相处模式的背后那个最深层的原因其实正是因为你不懂得如何拒绝他人。

有时你的拒绝被人看作是一次例外,于是对方下一次、下下次还是会同样提出不合理的需求;有时你的婉拒被表达得转弯抹角,让对方根本听不出你的本意是在拒绝他们;有时你压根就没有勇气拒绝对方,于是你一次次口是心非地答应对方的需求,并在对方心中埋下了“你可以满足他们更多期待”的火种。

就是因为这样不够妥善地处理方式,才导致了人们总是想要抱怨生活中那些“不得不”的时刻。但是很少有人愿意思考:这些“不得不”的时刻是怎么来的。

因此妥善拒绝他人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既是对他人未来能力的尊重,也是对自我生活的一种保护。

比如调整对方强势制定的传统或减少参与一些你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共同活动;当孩子参与工作多年后就不再为他们支付房租或水电费等账单;无论你多想和下属打成一片,也不要试图通过接受他们的小恩小惠、或者通过在晋升通道中为对方开绿灯来换取私交。

你在维护自己原则和立场的同时,让对方也逐渐感受到与你相处时需要带着一些界限感,这样你才能在与他人的相处中逐渐找回你自己。这是《拒绝之书》中最打动我的地方。

04 小结:

最后,请容许我用书中的两句原文来做结尾“重新评估友谊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和一些人切断联系;这可能是你和那些人之间的交往亲密度的问题。认真考虑一下组建一个更小但是更精英的朋友圈子,这个圈子应该由哪些真正关心、支持你的人组成。”

有些圈子是无法精简的,比如亲人,或相处多年的挚友,在这种无法取代的长期相处中,你更需要让对方知道你最真实的想法,因为人们的理解都是建立在相互了解之上的。也愿你能够通过有效拒绝他人不合理的需求来逐渐让自己原本的圈子更适合自己。

相关文章

  • 拒绝某件事或某个人,有时候并不只是为了“拒绝”

    日常荐书——《拒绝之书》 通常认为读书无用的人要么就是他们原本就不喜欢阅读,要么就是在他们少量阅读的经验中存在着一...

  • 被拒绝本就是人生常态

    拒绝与被拒绝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 拒绝邀请或被拒绝邀请 拒绝工作或被工作拒绝 拒绝表白或表白拒绝 拒绝入群或入...

  • 喜欢与拒绝

    我们有喜欢的权利 也有拒绝的自由 喜欢是因为你这个人 而拒绝仅仅只是某件事 我们允许 是让喜欢不停地流动 而拒绝也...

  • 早晨的脸是晚睡前洗的

    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拒绝别人!拒绝好,并不是要成为坏,只是拒绝一种欲望而已。 ...

  • 怎样得体的拒绝别人?

    回忆自己拒绝和被拒绝的经历,感觉到“被拒绝”并不是很难接受的事情,所以“不好拒绝”真的只是你心里的老好人在逼迫你。...

  • 怎样得体的拒绝别人?

    回忆自己拒绝和被拒绝的经历,感觉到“被拒绝”并不是很难接受的事情,所以“不好拒绝”真的只是你心里的老好人在逼迫你。...

  • 随笔《48》——落半窗

    人生最大的教训之一是要懂得如何拒绝,其中最重要的拒绝是拒绝为你本人做某事或拒绝为他人做某事。有些活动并不太...

  • 我们并不拒绝再次相遇,只是拒绝再次相识

    高三的时候,学姐回学校为她所在的大学做宣讲,一个人,站在讲台上,台下是服装一致的我们,各自有所期待。 学姐的名字叫...

  • 6.21武志红心理学:让一切情绪流动

    有时候会为了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或担心某个结果来隐藏我们的愤怒,悲伤,开心,等各种情绪,但是没有可以隐藏住的情绪...

  • 雨夜不要徘徊

    因着某个人,或某件事,或某个事故 而把自己困在失落之洲 是不理智的 因着某个人,或某件事,或某个事故 而洋洋得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拒绝某件事或某个人,有时候并不只是为了“拒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mq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