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绍乾:诗歌《水过山》
水过山,在山的国度中
古老的石头是朴素的手
闪电中,你在井边扶起我
我的眼睛是一片原野,没有猎枪
也没有山谷,没有树林可以哭泣
山脚下,有人播种,有人拉车
水淹没了水,山正在被山覆盖
而只有你裂开的声音
在懵懂中点亮黄昏
二、雨林季风 解析《水过山》
在洪绍乾的《水过山》里,仿若踏入了一片奇幻而深邃的天地,其间意象与情感交织,以独特的艺术笔触勾勒出一幅令人沉醉又引人深思的画卷。
诗的开篇,“水过山,在山的国度中”,简单的语句勾勒出宏大的背景。水与山,这两个自然界的主角,开始了一场无声却震撼心灵的对话。水的灵动与山的沉稳形成鲜明对比,水的流淌像是时间的脚步,匆匆却又连绵不绝,它越过山的阻碍,每一滴水珠都似在诉说着坚韧与执着。山则静静地矗立,宛如岁月的守望者,用它的高大与厚重承载着水的故事,也承载着世间万物的变迁。
“古老的石头是朴素的手”,此句堪称神来之笔。石头,那冰冷、坚硬且沉默的存在,在诗人的眼中幻化成了手。这是视觉向触觉的奇妙转换,我们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石头那粗糙的质感,它不再是毫无生机的物体,而是拥有了生命的温度与力量。在闪电划破天空的瞬间,这双“石头手”扶起了“我”,这其中蕴含的是一种古老而深沉的庇护,是自然给予人类的慰藉与支撑。石头所代表的,或许是大地的力量,是历史的沉淀,在危难时刻,它像一双温柔而有力的手,将脆弱的生命轻轻托起,让我们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安全感,也让我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我的眼睛是一片原野,没有猎枪,也没有山谷,没有树林可以哭泣”,诗人以一种奇特的视角展开内心的画卷。眼睛,本是视觉的窗口,却化作了一片无垠的原野。原野象征着自由、开阔与包容,这里没有伤害与悲伤,是一片纯净的精神净土。这种从视觉到心灵感受的通感转换,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对和平、和谐的向往。在这片原野上,没有暴力与纷争,只有宁静与美好,它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国,也是对人性本真的一种追求。当我们凝视着这片“眼睛原野”,仿佛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听到微风拂过草地的轻柔声响,多种感官在这一刻被唤醒,共同构建起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山脚下,有人播种,有人拉车”,此句将视角拉回到人间烟火。播种与拉车,是最质朴的人类劳动,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仿佛能看到在山脚下那片肥沃的土地上,人们辛勤耕耘的身影,能听到拉车时车轮与地面摩擦发出的声响,能闻到泥土散发的芬芳气息。这是视觉、听觉与嗅觉的交融,它将诗歌从空灵的意象世界拉回到现实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紧密相连。人们在山的庇护下,依靠土地生存繁衍,他们的劳动与自然的馈赠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这种描写使诗歌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又有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让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元。
“水淹没了水,山正在被山覆盖”,这看似矛盾的语句背后,蕴含着无尽的深意。从视觉上看,水与水的交融、山与山的重叠,构建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画面。它像是生命的轮回与更迭,是历史的延续与变迁。水的淹没可能象征着个体在群体中的融合与消失,也可能代表着情感的泛滥与自我的迷失;山的覆盖或许是传统对现代的影响,是过去对未来的塑造。这种多义性让读者在思考中感受到诗歌的张力,每一次解读都像是一次新的探索,在视觉的冲击下,引发内心的震动与思考,让我们对生命、时间、传统与现代等诸多概念有了更为复杂而深刻的感悟。
诗的结尾“而只有你裂开的声音,在懵懂中点亮黄昏”,“你”像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它可能是自然的力量,是精神的觉醒,或者是命运的启示。“裂开的声音”从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感受,这种通感的运用让我们仿佛听到了一声划破寂静的呐喊,或是一种挣脱束缚的欢呼。黄昏,本是视觉上光线渐暗的时刻,却被“点亮”,这一视觉与听觉的融合,给人以希望与力量。在懵懂与迷茫之中,这“裂开的声音”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诗歌的结尾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一种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它像是黑暗中的曙光,唤醒了沉睡的灵魂,使整首诗在深沉的思考与奇幻的意象之后,留下了一抹明亮的色彩,让读者在回味中感受到心灵的慰藉与鼓舞。
洪绍乾以其敏锐的感知与卓越的艺术才华,在《水过山》中运用通感等多种艺术手法,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世界。他让我们在阅读中穿梭于自然与心灵、现实与理想之间,每一次品味都像是一场奇妙的感官之旅,每一次解读都能发现新的宝藏,使这首诗成为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永远屹立在诗歌的浩瀚星空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