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随笔散文
重读《莲花》——与十六岁的自己相遇

重读《莲花》——与十六岁的自己相遇

作者: 鸢尾风铃 | 来源:发表于2016-01-05 00:48 被阅读36次

夜晚像巨大的困兽,吞吐着滚烫的滞重。

笔钝心锈,回忆变成了刻薄的寡叟,不肯给曾经的热望一个微笑。冲动在岁月里偃旗息鼓,循规蹈矩成为了面容与躯体的捕网。你是生活的猎物。

最曼妙的时光,是有梦的日子。那时候一切都遥不可及,却一切近在眼前。成熟像饮鸩止渴,它克制了青涩稚嫩,却也带走了纯白的美梦。

16岁时第一遍看《莲花》,觉得女人哀婉,城市尘土飞扬,墨脱清冷孤绝。

然后,墨脱,就像刻进血液里一般。迷狂的那么多年。

然而,直至如今我连拉萨都没踏上过。

我不想三十岁时,还在让16岁的自己失望。

不想每一个今日都在对昨日的自己失望。

我只想用力地活着。

我说的不仅是水,空气和粮食。


十六岁,静默专注的十六岁,动荡狂躁的十六岁,这个数字在倾诉着太多的可能性,这个数字本身就是希望。
十年,倏忽而过,我回到了当初一味厌弃的城市。犹记得少年时渴望感知四季棱角,讨厌昆明既无酷暑也无严冬。好像去往一个四季分明之地,就可以在不动声色的岁月里活得炽烈飞扬。可是在逃离故乡的五年里,却也品尝了轰轰烈烈,但不尽是畅快淋漓。
我记得雪的冰寒,糅合着爱情抽离全身的寒,是那么契合;我记得夏的焦躁,和无尽等待某人出现的不可忍耐是那么贴近。
你要的四季棱角,你要的喜怒哀乐,终将你的青春割出伤痕。
于是,你开始眷恋起昆明的和缓与温吞。
我们终究为了什么回归故土?是为了躲避陌生而不可控的伤痛吗?是源于懦弱而寻求庇佑吗?我不得而知,或许是倦了,或许十六岁离此时已过遥远。
悲壮的理想主义者,如《莲花》中的苏内河,其实到最后,生或死于她已无区别。死未尝不是一种回归和礼敬。
我一直觉得苏内河,庆昭,纪善生,就像完整的自我被割裂出来的肉身,他们都是我。
我想这就是一本好书的意义,它是知己,它的行文就是一种懂得,安抚着一切动荡而不可诠释的过往,抚慰着一切青春里跌宕过的梦和无法实现的梦。
你好,十六岁读着《莲花》的自己,书是不会朽坏的食物,喂养着过往或将来的贫瘠。

相关文章

  • 重读《莲花》——与十六岁的自己相遇

    夜晚像巨大的困兽,吞吐着滚烫的滞重。 笔钝心锈,回忆变成了刻薄的寡叟,不肯给曾经的热望一个微笑。冲动在岁月里偃旗息...

  • 重读莲花

    这是她第二次被全身麻醉。她痴迷这种感觉。痴迷麻醉。即将可以脱壳飞离这具肉体。熟悉的临界点在逼近。蒙住眼睛站在悬崖上...

  • 重读《莲花》

    十七八岁的年纪, 某一天百无聊赖的晃荡在街面上。 走入新华书店打发时间的时候, 看到了这本安妮宝贝的《莲花》, 书...

  • 忆那年的喜欢

    曾听人说,十六岁喜欢过的人,是这辈子最喜欢的人。 十六岁那年的人海相遇,让我们住进彼此心里,最终却注定像与诸多...

  • 莲花中相遇

    如果有来世 请让我们和您在莲花的世界里相遇 那里 不知会不会是 拈花一笑

  • 读者来稿-生命的虚无与充实(文/潘文颖)

    ----重读史铁生 和史铁生的文字相遇是在十三、四...

  • 我在未来等你,未来…

    最近在看刘同的书,《我在未来等你》。 书中三十六岁的郝回归,回到了1998年,与十七岁的自己相遇。 他想尽办法想要...

  • 船岸

    十六岁的时候他眼里只有你的容颜和梦里无数次与你相遇的甜蜜。二十六岁时仅仅用身体俘获了多少个他们的俯首,三十岁...

  • 与自己的相遇

    我们每个人都对“世界上另一个我”深深的着迷,有的人是期待看到与此时的自己拥有完全不用的相反面的人,想象人生的另一种...

  • 与自己相遇

    坚持冥想会神奇的发现,偶尔能够遇见内在的自己。这是一次又一次的奇妙体验。 从冥想到心理学,发现每天早晨听武志红老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读《莲花》——与十六岁的自己相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ea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