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聪明识字始,学习识字始学习文化的第一步。因此很多小学在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天,就开展描红写“人”字的活动,寓意着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是最为重要的。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我身边的名校宝安中学的校训是:成人、成才、成功,把成人放在成才与成功之前,不仅是一种朴素的教育观念,更是一种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识。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人,而教育至高理想是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现阶段,一个人的成长似乎离不开学校,也离不开课堂。但是疫情的此起彼伏把学校搬到了云端,把课堂搬上了屏幕。网课与面授的差异,在我这个既是教师也是家长的眼里,变得清晰而具体。
思考再三,决定从“人”字切入,谈谈两者的区别,顺带展望一下未来的教育模式。
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人”字的一瞥与一捺有一个交点,这个交点,是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对话。面授和网课,提供了不同的教育场景。但就人与人的沟通交流而言,面授清明,网课糊乱。在网课的环境中,师生的对话与生生的对话都变得困难。观摩几次全市线上的公开课,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第一句问话往往是,“听得到吗?”,这样的开始,往往会让语言产生顿挫感,摄像头中的小人脸,也难以让教师捕捉学生的微表情。
儿子在家里上网课,每节课之前老师都会有一个连线互动。儿子总是积极举手,但由于是大课,被老师点到的机会不多,因此往往是带着失落的情绪进入到接下来的学习的。
网课的“大”让个体变得模糊,让屏幕前的学生很难进入面授课那种“跟着走”的状态。
日常面授的课堂是喧闹的,是流动的,教室里的每个人,都可以看见彼此。教与学在对话与活动中展开,语言和思维因为有了人与人的交点而变得灵动。流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当然也会有,但现实中的“拉回”比网课中的“拉回”要容易得多。缺少交点的教与学,几乎是一些本来就边缘的学生的灾难。
就语文学习而言,听说读写的活动在面授时简单易行,而网课,听看似时时刻刻在进行,实际有没有“听到”,变得难以把握。而说,则是单点的,很难像课堂中的你一言我一语。到了读这里,平常最简单的齐读都可望而不可即,更别说一些复杂的读的活动设计了。写,可以时时生成,一张张跳出来的图片,成为网课中的一景。但仓促中的写,大多流于形式。
平常许多优秀的教师,到了网络环境中不会上课了,因为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失去了与学生确定的交点,失去了原本课堂中的那种随时的教授与反馈,把知识投出去,好像消失在微茫的空气里,让坐在屏幕前的老师发慌。
《侍坐》是《论语》中的经典片段,孔子的教从问开始,学生的学从答开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如此开诚布公,教育的交点是如此的清晰明了。
从网课回归面授的师生们,更珍视人与人面对面的教学过程。
从人的字源来看,人字最初的形象是在田里弯腰劳作。现在观察人这个字,直观感受是一个人迈步向前走。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人的行为都应该协调一致。从这个角度切入,围绕人展开的教与学都应该有一致性,而网课,则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这种一致性。
我们在评价一堂好课时,经常用“行云流水”,“一脉相承”这些成语。这证明好的课,是协调的,这种协调,是师与生的协调,是教与学的协调,是预设与生成的协调,是教师思考与学生思维的协调,总总的协调,把整堂课收束得很好,完美达成了教学的目标,真正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协调也意味着一种亲近,亲其师,信其道,听其言,观其行。师生间的默契,在面授时“不言而喻”,老师的语言,学生的行为,都在彼此呼应。而网课拉开了这种亲近,扰乱了师生言语和行为间的协调感,有的学生一言不发,有的学生乱说一气,而老师对于不断跳出的消息,并不能像那些熟练的主播一样调侃似的回应,只得继续自说自话,按照课件一气往下走。
跑出教室这个场域,师生在各自的小环境中上课与学习,教学的仪式感被淡化了,教师举手投足间的协调感,学生一颦一笑间的获得感,对着屏幕,可能荡然无存。
网课,很多时候是对着一张嘴的学习,教师的教只剩下一张嘴,怎么能协调呢?学生的学只靠着一张嘴,怎么能充分呢?
不协调与不一致,是网课的弊端。
一撇一捺写一个人字。观察这一撇与一捺,撇捺之间,是存在“位差”的。撇好比一位老师,捺好比一个学生,老师对学生的“居高临下”是面授课的常态,但网课则消弭了师生间的“位差”,看似更平等了,实则这种平等成为了知识传授的阻碍。
中国自古讲究师道尊严,师者学高而尊,行正而严。当老师站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敬畏感,那三尺讲台,垫高的是教师的职业尊严。
网课中,师道尊严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老师追着学生按时上课,老师求着学生提交作业,老师哄着学生开展活动,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老师丧失了教师的职业尊严感,师生关系的错位,让老师身心俱疲,让学生信马由缰。
网课阶段,每天我都会对几份实在看不下去的不合格作业“痛下杀手”,打回重新写,但有一个学生从来就不重新提交,只是回复一个比中指的表情。
网课结束,翻着过往的聊天记录,一声长叹。
人往高处走,教师恪守职业尊严,有益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水往低处流,师生间保持“位差”,有益于知识地顺利传授。
从“人”字展开思考,发现面授对于K12的教育,几乎是不可替代的。在AI技术刚刚兴起之时,有人预言教师这个职业将来会被无所不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殊不知这次疫情,疫情中各种各样的网课教学,让我们明白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
教育是有温度的,这温度来自于人的温度;科技是有力量的,这力量将帮助人进一步发展。
展望未来,教育的发展应该是通过优质的面对面教育,在K12阶段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情操与学习习惯,让孩子顺利成人。在成人之后,混合的教育形态会更高效且更贴合个人的需求。成才,需要人对专业知识孜孜不倦地追求;成功,更需要人把自身才能运用于广阔的社会中并把握住机遇。
教育以人为本,教育需要人与人的交点,需要教与学协调一致,需要摆正师生之间的关系。
要接纳网课的“新”,更要守住面授的“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