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二十年前,爸爸就告诉过我“往事的回忆不如童年的回忆”,那个时候不懂,就像是只有病人才懂得什么是健康或者直到雾霾淹没了整个春天才期待着有蓝天该多好一样,很多很珍贵的东西,直到失去了,才懂珍惜。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虽然童年不再,我们依然可以拥有童心,和我们的孩子一起保有一份纯真。
带孩子尽可能多地去接触大自然吧!
去大自然里探索、发现、体验、感知。孩子们通过感觉来生活。感官体验将孩子们内心深藏的情感世界与外界联系起来。自然环境是感官刺激的主要来源,因此,有时间有地方感知世界,自由自在地在户外环境中探索和玩耍,对于儿童内心生活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孩子们各自通过和周围环境的互动、激发自身潜能以及重新建立人类文明概念的方式来考验自己。环境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是一个关键因素。一个丰富的、开放的环境会持续地为富有创造性的参与提供更多选择,而死板的、乏味的环境将限制个人或团体的健康和发展。
人类发展学之父埃里克森认为“创造力伴随着孩童时代的自然天赋及灵性空间一起产生的”。诗人艾略特从小在密西西比河岸长大,他这样写道“我觉得我在那条河边度过的童年里,曾经历过一些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东西。而这是没有在那条河边度过童年的人所无法体会的。”伊迪丝·科布总结说,在她研究过的富有创造力的人当中,几乎所有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根植于他们早年的自然体验。根据她对儿童行为的观察,科布得出结论,小孩子“走出去和超越自我的能力,是由孩童时代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发展而来的”。她认为有创造力的思想家会从记忆中获得创造的能量和动力,正式这种创造的源泉,它可能是某种经历,不仅仅在有意识的情况下显现出来,同时也在人们所感知到的与外部世界的鲜活紧密联系中体现出来。科布相信,这些经历,首先发生在孩童时代中期。“那些对于某种存在潜能的觉醒,是由自身在这个世界上的早期经历所引起的,这些情况在有关的科学文献和美学发明中可以看到。自传作家们反复强调,这种觉醒的产生是缘于对自然界敏锐的感官反应。”
崇高的、严酷的、美丽的自然提供给我们的是街道、封闭的社区或是电子游戏所不能提供的东西。自然呈现在年轻人面前的,是大大超越了他们自己的东西;它提供了一个环境,在那里人们可以轻易地思索无限和永恒的问题。孩子们可以在某个难得的晴朗夜晚,坐在布鲁克林的某个屋顶上仰望星星,感知无限。对自然沉迷转化为近距离直接地了解那些关乎每一个人的因素——泥土、水、空气,还有其它的生物,无论大还是小。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正如楚拉所说的:“那么我们就会忘记自己的位置;忘记我们生命所依靠的那个更大的系统。”
融入孩子的世界,游戏吧!
如果我们能像我们是孩子时希望父母对待我们那样去对待孩子,又能像当我们老去时希望我们的孩子对待我们那样去对待父母,我想这也算是一种成功吧。
也许我们都曾发过誓,绝不会像其他大人一样严厉对待孩子。但就在孩子最需要我们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发脾气、骂人、行为不端时,我们一怒之下,施以惩罚,或是因为觉得受伤而把他们拒之门外。我们暂时性忘记了孩子还很脆弱这个事实,就像他们暂时忘了应该合作、分享、保持镇静、和遵守规则一样。当生活里发生了巨大变动时,我们身心里尽是我们自己的情绪和要做的事情。身处变动中的孩子本来就需要更多关心,现在倒好,反而不如平常时候了。他们当然会变得淘气起来,我们却仍然无暇照顾,就这样,我们与孩子间的鸿沟越来越深。难怪教育如此之难!
儿童心理学家总在谈论依附理论,但是父母们对这个概念仍是一头雾水。通过一个比喻来解释:孩子不断需要关爱和照顾,就像有一个杯子,不断需要蓄水。当孩子饿了、累了、寂寞了、伤心了,那么她就需要有人照顾、抚慰,就好像她那个水杯空了,需要加水一样。孩子的父母或者其他照料者,就是那个大蓄水池。孩子每次探险,都从蓄水池出发,探险结束后又回到蓄水池歇息。大人除了食物和抚摸外,安慰难过的心情、一起玩耍以及交流谈心,都能起到蓄水的作用。例如“镜子游戏”,大人学小婴儿的样子做表情,微笑,甚至咿咿呀呀,虽然简单,但却能加满孩子的杯子。杯子里最早的水来自相互的深情凝视,来自膝盖上的游戏,来自轻摇着摇篮或者怀抱着入睡。随着孩子越来越大,他们的探险活动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对于那些杯子保持蓄满状态的孩子,他们总能具有足够安全的依附感。日常生活里的不安、疾病、事故、创伤,都会将孩子的杯子倒空。对孩子打骂、严加处罚或者不予理睬,只会使他们的杯子空的更快。孩子本指望我们来加满杯子,现在杯子反而被我们打翻在地,那么孩子会作何感想呢?这只会带给他们深深的刺痛。如果大人用冷漠或者虐待,将孩子的杯子打破,那么情况就更加糟糕。
游戏力——基于游戏的亲子沟通方式——可能是重建亲子间深情联结的桥梁。游戏当中所激发的活力,所产生的亲密感,可以缓解父母的压力。游戏不仅帮助我们进入孩子的世界,而且帮助我们以孩子的方式,重新建立自信和亲情。如果孩子在游戏中玩得开心尽兴,那么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创造力也往往会表现得淋漓尽致。游戏既能帮助孩子探索世界,又能帮助他们理解每天所接收到的信息,还能帮助他们从生活的挫折中重新振作起来。
不过,游戏对于成人而言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早已失去了游戏的能力。我们成人常常觉得,现实生活中早就没有游戏的空间了,压力、责任与工作让我们很难再去发现乐趣。对成人来说,游戏意味着休闲,但对孩子而言,游戏却是工作。不同于成人的是,孩子非常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很少想到要休假一天。游戏是孩子交朋友、体验生活以及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游戏是孩子尝试成人角色和技巧的途径;也是孩子学习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甚至如何与别人重归于好的方式,也就是满足人们对亲密情感联结的无尽需求;还有就是从情感创伤中得到康复。
游戏力在培养孩子自信、消除无力感上的独特方式,可以帮助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不可避免地,每个人的童年都会经历一些坎坷,产生一些消沉、无力的负面情绪,这不足为怪。教育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孩子战胜这些负面情绪,使他逐渐培养起自信力和竞争力,这也是游戏力的价值所在。Alicia Lieberman提到,“游戏提供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他依照自己的意志来实验,暂时放下现实空间和真实社会中的规则与限制。”例如,孩子可以给故事一个快乐的结局,或者让他自己变成胜利者或英雄。这个历程称为“做主”。
参考书目:
《林间最后的小孩》
《游戏力》
网友评论
应一些家长的要求,我们正在尝试做一个共创式的【家长写作社群】,通过写作记录孩子的成长故事,写自己在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分析,写自己的教育理念,写与教育相关的任何事情。通过写作让孩子的成长有迹可寻,让家长自己在教育方面的认知成长有迹可寻,最终让整个家庭的成长有迹可寻。
详情可阅读:https://www.jianshu.com/p/f7ca2f9dd2b3
如果您有兴趣,希望能和您一起共创这个社群,期待您的参与!
微信号为:qq378558645(这个不是qq号),加微信备注“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