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工作的一家企业,做了三年KPI,虽然对企业发展有一定的贡献,但到了第四年,公司决定取消KPI,改为项目管理。经验证,项目管理的难度与成效还不如KPI。不过,这家企业很矛盾,对于是否恢复使用KPI模式,很是纠结。
一、KPI并非利益分配模式。KPI只是考核衡量工具,其本身不具备激励功能,虽然可以勉强与激励挂钩,但由于设计所限,关联幅度小、明显力度不足,因此产生的功效并不理想。
二、KPI的运行需要完整的数据、完善的流程、完备的文化作为支撑,对规划设计的技术性要求也很高,小微企业并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运行的难度巨大。
三、KPI着眼于中长期的平衡发展,对企业绩效持续优化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对小微企业而言,更关注短期成效。
四、KPI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必须充分掌握才能正常运转。除了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掌握到位,其他中高层管理者也要学习把握,但这样的要求,在小微企业很难做到。
(图:KPI考核表)
KSF是什么?
KSF又称为“关键成功因子”(Key Successful Factors ),是指决定岗位价值的最有代表、影响力的关键性指标。在定义上其实与KPI基本一致。
KSF的重要理念:
1、决定岗位成就的只有少数的关键因素;
2、这些因素具有规律性、决定性、成长性、关联系等特点;
3、聚焦这些因素,并视其为核心目标;
4、每一个因素代表一份特定价值,并与员工薪酬、晋升、奖励相关;
5、复制与扩散KSF,让成功可持续。
KSF通过实现“六个转化”,为企业与员工创造超价值:
1、将企业目标转化为员工目标
2、将企业要员工做到转化为员工自己要做到
3、将笼统的职责转化为清晰的价值
4、将对立的利益冲突转化为协作的做大共赢
5、将管理层或团队的责任转化为所有员工的共同责任
6、将员工为企业或他人而做转化为员工首先为自己而做
KSF薪酬绩效设计方案
一个企业的生产经理,工资怎么发?按照传统的薪酬模式,可能就是固定5000元,他只要保证不出什么问题就行了。至于费用率,成本,员工流失率,利润率,和他没关系,他也不会在意。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宽带薪酬(80%),宽带薪酬的部分薪酬,被分配到6-8个指标当中,每一个指标设定一个平衡点(平衡点选在过去一年的数据平均值,或者是老板和员工达成的共识点),只要达到了平衡点,员工就可以拿到这部分薪酬。
这种情况下,我们采用KSF模式,将他的薪酬分为8个部分。并且这些都是与公司利益密切相关的,作为生产经理也有能力去改进的。需了解更多企业管理、员工激励、薪酬绩效等资讯:zwwjx168
1、产量每增加x元,奖励y元,每减少x元,少发y元;
2、辅料成本率每降u,奖励v元,每升u,少发v元;
3、产品性能合格率,每上升m%,奖励n,每下降m%,少发n元;
4、及时交货率,每上升a%,奖励b元,每少a%,少发b元;
5、员工流失率,没流失,奖励200元,每流失1人,少发100;
企业实施KSF后,企业的利润提升明显,事实胜于雄辩
KSF落地应用3个月的显著变化
1、9-12月员工加了工资,而工资费用率却同比下降了2.49%(前1-8月工资费用率是增长14.91%)。
2、虽然9-12月成本费用率同比上升了1.19%,相比前1-8月同比增加的10.79%而言,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
3、9-12月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0.02%,而1-8月只增长了2.67%。
4、最重要是利润,9-12月同比增长13.20%,而1-8月可是下降了44.83%。
5、假设在2017年整年落地KSF,相比而言企业可以多创造129万元的利润,而利润率净增长9.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