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味道B(城北篇)

作者: 肖秦 | 来源:发表于2019-01-09 15:55 被阅读135次

              童年的味道B(城北篇)

                    (010)

    童年就像一幅画,我们就是那些画笔,画出绚丽多彩的童年,这里流淌的纯真与甘苦,总会使人产生难以忘怀的回忆……

    历史的车轮走到了1978年,年底迎来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国家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改革的春风也吹向了豫西的小城,后来父亲所在的煤矿在小城北边的丘陵地带购买了大片的土地,建起了集体农场。煤矿职工的家属可以申请加入,父亲也为母亲报了名。1980年母亲开始在城北跃进矿农场务农,父亲和我们仨在城东工作上学,我们就有了两个家:生活渐渐有了起色,家里添了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农场给我们家分了两间红砖红瓦的房子,屋里宽敞了许多。周一至周六上午去城东的学校上课,周末回城北的农场,父亲开荒种地,我和小伙伴们又有了一片新的天地…

    随父母踏上集体农场的土地,视野非常的开阔,土地面积非常的大。两排红砖红瓦的住房一字排开,每家房前都统一建了一间厨房,青砖水泥封顶的平房。每户按人口多少分房,我家分了两间的住房,外加一间厨房,面积宽敞了许多,全家高高兴兴的搬进了农场。农场的管理是集体制,社员每天集体务农,记工分,每月按工分多少开工资,夏秋收上粮食交公粮后集体分红。社员的工资较底,主要是分的粮食挺诱人,白面进入了家家户户,和玉米面交替着吃。父亲去“赶会”用自行车买回了小鸡和小猪,在厨房旁边建起了鸡窝和猪圈,盼着养大了下鸡蛋,卖猪赚点钱搞点副业,改善下生活,有了明显的起色。父亲喜欢种地,平时在城东的学校教书,周末和节假日,骑着自行车穿过两个矿区回到城北的农场,帮着母亲务农。

    经常看到父亲和农场的社员们一起在田里,担着担子疾步而行,扛着锄头种地。种苗、锄草、翻地、收割……庄稼活儿样样拿手。父亲还在水库边的丘陵上开荒种地,种起了红薯和土豆。又在房屋东头的沟边开荒种上蔬菜,一到夏秋之季,我家的菜园里别有一番风景:红彤彤的西红柿、紫红的扁豆角、青青泛着光泽的茄子、一尺多长的青豆角、绿油油的苋菜、头上顶着黄花身上带有软刺儿的黄瓜……一派田园风光,诗情画意,亮人眼目,诱人口胃。有粮有菜,丰衣足食,丰富了家里的餐桌。

    丰收的季节到了,大人们在麦田里一字排开,弓着腰,挥舞着镰刀,齐刷刷地割着麦子,身后留下一堆堆的带着把儿的金黄的麦子。装上架子车拉到场上装入打表机,一颗颗金黄的麦粒从打表机的出口飞快的滚入袋子。一袋袋的麦子装上了农场的拖拉机,冒着黑烟驶向火车站东边的粮库去交公粮。跟车去交公粮的大人们坐在粮袋上,手脚麻利的小孩儿们也爬上了车,兴高彩烈的抱着装满麦子的粮袋,一路欢歌笑语急驶而去……交够了国家的公粮,留足集体的,剩下的便是社员分红了。打麦场里整齐堆放着小山似的粮袋,袋子上面都写有各家主人的名字,队长按顺序逐一点名分粮。点到名儿的全家齐上阵,眉开眼笑的扛着抬着粮食往家赶,小孩子也跟着粮食跑前跑后。没点到的伸长脖子眼瞅着队长手里的公分册……

    辛勤的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物质财富,改变着自己的生活。

    农场建在丘陵上,它的东、西、北,三面环沟,我们称之为东沟、西沟和北沟。西沟的北端有一座水库,农场还有十几头耕牛,建有几间牛屋,南头设有小学,三个教师,几十个学生。这里是我的新天地,小伙伴们的乐园。

    农庄西头丘陵的下面有一个水库,自南向北,由宽变窄,东北角水库的尽头延伸到北沟深处的村口,拖着一个蝌蚪般细长的尾巴。水面开阔,清风吹过,荡起片片涟漪。水里鱼虾丰富,吃过罐头剩下的瓶子,里面放一小块儿馒头片,瓶口拴一细长的白线抛入水中。一会儿拉上岸边,瓶里总能装几条活蹦乱跳的小鱼小虾,捧回家中天天换水喂食养着玩。沿着水库边行走,一路上水草茂密,“扑通、扑通",一只只青蛙从面前的草丛里,一跃而起跳进了水中,水面上留下一片片的波纹,一圈圈的扩散开来。夏天到了,小伙伴三三两两奔向了水库,一个猛子跃入水中,不见了踪影;一会儿前面的水中露出了圆圆的脑袋,招手吆喝着大伙下水畅游。不会水的也忍不住在岸边,双手撑地双脚在水中不停的扑腾。水中岸边异常热闹,游泳的、打水仗的、瞎扑腾的、钓鱼虾的……水库南边的土坝上有一棵柿子树,枝繁叶茂,上面可以藏人,从树下走过,有时忽然听到树上大喊一声:“报上名来,留下买路钱!”吓了一大跳。水边正玩得入迷,忽然听到坝上飘来一片说笑声,不好!妇女们来洗衣服了,会水的一头扎入水中,不会水的光着身子东躲西藏,趴入水中仅露出了个头来……

    西沟由北至南延伸,地势徒峭,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延伸至幽深的沟底。路边花草众多,叫出名叫不出名儿的红彤彤的野果挂满了枝头;一种草生的大豆般大小,又黑又蓝的果子,吃到嘴里甜甜的,果汁多,我们叫作“黑蓝蓝”。一米高的酸枣树,沟田边非常的多。秋季来临时树上挂满了酸枣,红的、黄的、青的,圆圆的,摘一把吃到嘴里又酸又甜,我们的口袋里装得鼓鼓的。沟边的坡上生长着多棵柿子树,金秋时节,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又大又圆的是牛心柿;竖长形装的,我们叫作“布袋柿”;还有小点的,扁扁的,被称作“土柿子”。忍不住爬上树枝,大饱口福。沟底有一条小溪,潺潺流水,唱着清脆的歌儿一路向南曲折而去。溪水里虾米众多,抓把水草,根底泥里总能钻出活蹦乱跳的小虾,小伙伴争先恐后的装入罐头瓶中。翻开溪边的石头,有时还能遇到铁甲兽一一螃蟹。抓螃蟹可是个技术活儿,不然就会被这个大家伙狠狠地夹住手指。你得小心的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扣住它硬壳的左右两边,这样张牙舞爪的大家伙对你也就无可奈何了,只能嘴里吐着一串串的泡泡了。肚子表面三角形的是公蟹,肚子表面圆形的是母蟹,有的圆形半开的母蟹腹部挤满了许许多多的小蟹儿,小手指甲盖儿大小,放在手里爬来爬去的挺可爱的。

    夏天的中午天热,大人们都在午休,小孩子们是睡不着的。听到口哨的暗号声响起,纷纷的从床上爬起,偷偷地溜出家门,一溜烟儿欢声笑语的跑到沟底、水库。到点了该回校上课了,大家带着各自的宠物回到了座位上。有一个新转来的小男孩,从沟底捉了小虾装在罐头瓶里,溜回了教室。小便内急,课堂上不敢向老师报告,急中生智流入了瓶中。下课一看,虾米都浮在水面,一动不动,瓶里的水变成了黄色。

    东沟也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沟,比西沟宽阔,较浅没有西沟幽深。北边酸枣树丛生,这里是蝈蝈们的天地。仲夏季节,这里热闹非凡,歌声阵阵。循着叫声来到了酸枣树前,叫声嘎嘎然而止;屏住呼吸,仔细观察,终于在一棵酸枣枝上发现了一只绿油油的大蝈蝈。触须还在细微的振动,和它周围的保护色一样的绿,不仔细还真难发现它们。拖着细长尾巴的是公蝈蝈,叫声就是它们发出的。捉它们要眼疾手快,看准了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快速捏住蝈蝈的后脖,就大功告成了。不然被它的一对大牙咬住可就惨了。装入藤条编成的笼子挂在屋里就能经常听到它们的叫声,喂点树叶草叶,一般可以养到冬季到来之前。东沟的中南端则是昆虫的乐园,带有彩色内翼的蚂蚱腾的一声,从头顶上飞过,我们追着蚂蚱们跑。不用急,它们飞不远,一会儿就落在了前面的草中,蹑手蹑脚走到跟前,弓起手掌一把将它捂在手中。蟋蟀在这里唱歌,老扁(一种昆虫,头呈扁扁的三角形)有两种:一种长有翅膀,有的内翅五彩斑斓,飞起来十分耀眼。一种没有翅膀。有大有小,不会鸣叫,憨憨的,捉住放在手心里爬来爬去的非常的可爱。放在兜中带回家玩。蚂蚱也分带翅膀和不带翅膀的,有大有小,有种超级蚂蚱,有两个蝈蝈般大小。没翅膀,蹦跳力强,嗖的一声蹦出一丈开外,追过去抓住,背上还背着个小蚂蚱。小伙伴抓了许多昆虫玩,走着走着发现了新的,便把先前抓的放回草丛里。昆虫世界,孩子们的乐园。这里有我们的欢歌笑语,许许多多的故事。

    农场种了许多的庄稼:有小麦、玉米、大豆、黑豆、绿豆、土豆、甘薯,花生、南瓜。甘薯有红薯和白薯两种,大的能长到二三斤,我们拿来滚着玩。还有一种"红心”的,十分的脆甜,生吃熟吃口感都挺好,我的最爱。农场有时还种西瓜和甜瓜,瓜园是孩子们向往的地方。农场的瓜一般拉到“会上”销售,也可到园子里买。瓜卖完的时候,会通知社员们来溜瓜园,找到余留的便归自己所有。消息一传出,大伙兴高彩烈的来溜园。趟着地里的瓜秧仔细的寻找,有的找到了个甜瓜,有的找到个香瓜,有的寻了个小西瓜,高兴的抱着欢呼着……放学后有时去田里割草,送到生产队牛屋的门前过称记分。田边有许多的小野果果,有的叫不出名儿:青草色,纺锤形,咬一口白白的奶香味,又甜又浓。在玉米地里割草,幸运的话会有时遇见地里长了个大西瓜,野生的,兴奋极了,如获至宝,抱在怀里。一镰刀劈开,和小伙伴一人一半,掏着吃光。

    男孩子们喜爱一种滚铁环的游戏:用铁丝弯成一把前端带勾的推子,推着圆圆的铁环在农场的路上一个接一个的飞奔。一群孩子们推着铁环跑向了农场外的公路,向南一路奔向矿区,下坡时可以把推子伸向内侧勾住铁环,这样既可以减速便于控制铁环,又可以节省体力。有时趁父亲不注意,推出“永久”自行车,在打麦场里咯噔咯噔起来,个子小跨不上横梁,便扭着身子咯噔着车子转圈圈。渐渐骑得平稳了,便在农场里转悠,后来不过瘾,转到公路上骑,十分威风,身后跟着一群小伙伴轮换着咯噔……

    冬天,天寒地冻,屋檐下挂着一尺多长的冰棱。大雪下得很厚,场里安排劳力到大路上铲雪清路。我们小孩子是不怕冻的,堆雪人、打雪仗、拉雪车,穿着父亲过膝的大胶鞋,一步印上一个大脚丫子,雪地里疯跑,玩得兴高彩烈,衣服都湿了,回家少不了一顿训斥。第二天又跑出了家门,这个从家里拿上一块红薯,那个拿块土豆、玉米,抱一把儿干玉米杆生火烤着吃,一个个吃得满嘴乌黑,黑爪儿把小脸抹得花脸猫一般……

    母亲是一个辛勤的人,任劳任怨,担任生产队长,带领社员们在农场的田地里辛勤的劳动,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丰收年。家里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丰衣足食。缝纫机、收音机、手表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家家开始打造家具,衣柜、高低柜开始流行。木匠们甩开膀子拉开了大锯,打造家具,一家做好循环到下一家做,大伙儿排好了队等着木匠到家来做活。做好的家具,漆上了油漆,绘上了图案,一副副山水图、花鸟图十分漂亮。1983年我家买了台“红梅”牌电视,十四吋黑白色的,这在农场是第三家。晚饭后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聚到有电视的人家,看起了节目。孩子们更是看得津津有味,有的人家还早早送来凳子占位子。《霍元甲》、《陈真传》、《射雕英雄传》、《血凝》、《幸子》、《铁臂阿童木》……收音机收听《小喇叭开始广播了》、单田芳的评书《隋唐演义》、《学习雷锋好榜样》、流行歌曲等,一大批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精彩呈现,吸引了广大观众,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年中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春节了,购年货、贴春联、穿新衣、发红包、看春晚,放鞭炮、买礼物,红红火火过大年。

    童年的味道B(城北篇)

    1981年小城开始建市,在农场边界的南边买地建楼,建立市区。建筑工地上热火朝天,一个崭新的城市开始兴起。暑期父亲被煤城评为“优秀教师",一起到青岛旅游度假,登泰山看日出,坐海轮畅游大海。哥哥到煤矿工作,又买了辆崭新的自行车,经常从煤矿下班回家少不了带些礼物,日子一天天的红活起来。

    童年的味道B(城北篇)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千家万户,童年的味道,开始变得有滋有味,生活也开始红红火火,勤劳勇敢的劳功人民用辛勤和汗水,创造着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童年的味道B(城北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童年的味道B(城北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xw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