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虽云至简至易,然践行起来却也至深至难。
简易者,吾人生活于苍穹环宇之中,天地之间流动的理气(炁),无时无刻不在与芸芸众生【感应】道交,理气(炁)相溶。
大凡合其理气(炁)者,天道则助之、惠之、润之、泽之、长之,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矣!
反之不合理气(炁)者,天道则锄之、扁之、混之、弃之、抑之,有所包括、有所相溶矣!
【感应】存在于三界内外,包含了三千大千世界。如太极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感】者,动也!乃吾人之身心灵有感于天地之间的理气(炁),且觉知在身心灵三者之中的状态。
又曰:“吾人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影响,而产生的心理与生理反应。
感,动人心也。——《说文》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系辞》。虞注:“动也。”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易·成》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应】者,当也——《说文》;应,当也——《尔雅》。有必然如此,应该这样之意。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诗·周颂·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应是良晨好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凡所应有。——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不应重罚。——清· 方苞《狱中杂记》等等!
养生之道|【感应】篇【感应】
一者为物理学名词。一个物体(如电导体、可磁化体、电路)内部由于另一类似激发物体的接近(但不接触)或者由于磁通的变化而产生的电荷、磁性或电动势
二则是因受外界影响而引起相应的反应。
自然界现象对于人间情绪有种种不同的感应,我以为月亮引起的感应多半是消极。——茅盾《谈月亮》
令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与妻书》
就【感应】而言,吾人自入胎至降生开始,便已经开启了【感应】滚滚红尘,人生苦短的命运历程。
如吾人之十月怀胎,在母体胞胎中己然与母亲一起【感应】了寒热冷暖诸般痛苦。
及至一朝分娩降临人世,更是立即【感应】到“风、寒、暑、湿、躁、火”六淫和“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等等诸般“人情冷暖、炎凉世态”的现实。
“苦哇、苦哇、苦哇!”是吾人降临婆娑世界所发出的第一声呐喊,同时也是生命对于第一次【感】受到尘世间七情六淫诸般知觉,亦即【感同身受】的无奈回【应】。
这种【感应】状态,伴随着斗转星移和岁月流逝渐次增強,于是人间百态、善恶美丑、正气邪气、有为无为、成功失败、名闻利养等等便【应】运缠缚不休,佛曰之“八苦”紧随其后。
既知如此,养生所专注的目标,当是提升自己的境界,增強自己的内功和抗击打能力。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谓“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最终达至“感应道交!”“道交感应!”
【感应道交】者,指众生之所感与佛之能应相交之意。佛陀与众生之关系如同母子之情,此既非众生之自力,亦非教化所致,乃由于机缘成熟,佛陀之力量自然能与之相应,亦即众生之「感」与佛陀之「应」互相交融。
若如此,【感应】之威能,则遍虚空尽法界,自在养生之功效,彰显无疑矣!
2017年10月16日於美茵茨 菩提精舍 覚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