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下这篇文章第一个字的时候,距离今天结束还有两小时。
虽然大多数时候都还算比较无压力地完成日更挑战,但总免不了有某天工作太忙,或者惰性占了上风,拖到临近“大门”关闭才急忙忙地赶进来。
比如今天到单位值班,早上拖拖拉拉刷了一上午网页,下午忙点工作上的事情,吃完晚饭回家挑战了100个波比跳后,洗完澡又回到单位值班。晚上进单位以后,又抓紧着把刚刚运动挑战一边录摄的视频简单剪辑了一下,留存下来做个记录。作为一只刚涉足视频剪辑的菜鸟,两三分钟简单的视频拼接、变速、字幕,就已经用去我2个小时,剪的那是一个头晕眼花、肩酸脖硬。
到了晚上10点钟,才赶紧把今天最切要的事情拎出来,进行简书日更挑战。
整天这么忙,干吗还要给自己找“罪”受,去日更挑战呢?有人说,如果真的有兴趣写作,等到有空了、有灵感了,再坐下来写作不是更好?
其实,越是忙,越是要给自己定下一个每天写点东西的任务。不然自己这点兴趣很快就会被忙碌的生活冲走,最后完全被忙碌的工作和琐碎的生活奴役,失去了自己的精神领域。
我们往往会高估了自己的自觉性,而低估了自己的惰性。扪心自问,如果不是给自己定任务,就算有空闲时间,果真就会坐下来写作?仔细想一想,我可不敢这么自信。
放眼看去,就算是职业作家,也会执行每天“任务式”写作。比如村上春树,每天都会给自己定量,够4000字的写作量才能停笔,完不成这个量就不能休息。自称“写稿佬”的严歌苓,则每天开足马力按时按点地写作数个小时,直到榨出她能想到的最后一个字。只有这样的作家,才会源源不断有作品产生,而且每一部都能够吸引读者。
灵感这东西看似虚无缥缈,其实也有章可循,它有它喜欢的生存环境。如果我们的大脑坚持频繁思考写作,活跃的思维土地,就更容易生长出灵感来。有时候回想一件事,读到一句话,目睹一件事,看到一个人,灵感就冒出来了。
灵感出来以后,我们的双手因为惯于写作,轻而易举就捕捉到它了,并且它会像滚雪球一样,在我们的纸上或电脑上,越滚越大,越滚越长——比如今天这篇文章,敲下第一个字的时候我的大脑还是一片空白,写着写着竟然就超过800字了。虽是废话连篇,但也聊胜于无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