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尺子可以测量长度,甚至丈量土地。
一个人的眼光可以量别人,更可以量自己。
量别人,可以知道别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宇宙观、境界、格局,但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使用自己的尺子(标准)得出的结论,既然是量,总有误差,或大或小。
有的人量了之后与实际偏差大些,有的人量了之后与实际偏差小些。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答案很简单,因为每个人测量的基准和/或使用的标准不一样,也就是每个人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宇宙观、境界、格局是不同的,所以即使使用相同的标准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量别人的过程,实际也是在量自己的过程。
量别人重要,量自己更重要。
量自己,知道自己做对了什么: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量自己,就是用某些标准或自己能理解的、认可的人、结果,来对自己打分,看看自己在某个领域究竟处于什么地位。
一个老师,对标当前教育最好的几个人,找到自己在哪个细分部分做得好,哪些做得还差一些火候。
把自己做得好的继续发扬,做得稍微差一些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度提升或大幅度提高。
对于自己做得好的地方,要总结之所以做好的原因和经验,研究底层逻辑,总结自己能把这件事做好的规律和规则。
量自己,知道自己哪里还能做得更好:
量自己,除了发现自己能做好的一个点之外,还能找到其它的也比较擅长的和有成果的点,甚至有的点自己虽然并没有觉得做得很好,但对比、对标之后,发现知己居然排在前面,有惊喜。
一个老师,对标教育界的圣人,孔子,那提升的空间就无限大,毕竟教练决定选手的表现,以孔子为师搞教育,发挥专长或喜好,不取得一定的成果是难以理解的。
量自己,知道需要在那里精耕深凿:
量完自己,会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占有很大的绝对或相对的优势,通常这些优势也是自己知道、擅长、常在做的事。
但也有些例外,虽然是自己做的,但自己并没有认为自己做得如何好,还没有全力去做,但量自己之后,可能发现了自己新的优势。
无论自己具备什么样的优势,只要在行业中排在前面,都要考虑,然后在这些自己擅长、有优势的方面确定自己最想做的一件事。
这件事,是自己应该付出最多,应该深耕的地方。
量自己,能让自己更清晰地看到清楚自己,看清楚自己有哪些长处、优点,在哪个方面可以做得更好,持续精进,取得更好的成就。
把长板理论发挥到极致,就是人生赢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