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茨》,是一首祭祖祀神的乐歌。从祭前的准备到祭后的宴乐,详细展现了周代祭祀的仪制风貌。
-
执爨
踖
踖,为俎
孔硕。或燔
或炙,君妇莫莫。为豆孔庶,为宾为客。
-
掌膳厨师恭又敏,盛肉铜器大无比。有的烧来有的烤,主妇敬畏又小心。盘大又多真丰盛,招待宾客礼周到。
-
献酬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神保是格,报以介福,万寿攸
酢
。
-
主敬宾答交错来,遵守礼节合法度,笑语欢颜充满席。祖宗神灵已光临,赐福回报子孙心,万年长寿永不老!
执:执掌。
爨:炊,烧菜煮饭。
踖踖:恭谨敏捷的样子。
俎:祭祀时盛牲肉的铜制礼器。
硕:大。
燔:烧肉。
炙:烤肉。
君妇:主妇,此指天子、诸侯之妻。
莫莫:恭谨。莫,一说勉。
豆:食器,形状为高脚盘。
庶:众,多,此指豆内食品繁多。
献:主人劝宾客饮酒。
酬:宾客向主人回敬。
卒:尽,完全。
度:法度。
获:得时,恰到好处。一说借为“矱[yuē]”,规矩。
神保:神灵,神的美称。
格:至,来到。
攸:乃。
酢:宾客向主人回敬。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国风》是按国别编排,《雅》《颂》则以十篇为一组,以每组篇首的篇名为组名。
如《小雅》从《鹿鸣》到《鱼丽》十篇,就称为《鹿鸣之什》(伍、什是中国古代的计数单位,“某某之什”,即某某等十篇诗)。《大雅》从《文王》到《文王有声》十篇,就称之为《文王之什》。《周颂》从《清庙》到《思文》十篇,就称为《清庙之什》。十篇以上带有零数的诗篇,不另立篇什,就编排在最后一组篇什内。
《小雅》共有七十四篇,其中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谷风之什》:谷风、蓼莪
、大东、四月、北山、无将大车、小明、鼓钟、楚茨
、信南山。
![](https://img.haomeiwen.com/i2352513/d9005569a471a28a.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