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产品的快速发展,开始让产品经理们有了忧患意识,担心「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产品设计批量化和规模化」成为现实,自己也就失去了竞争优势。因此,很多人希望转向更加热门而稀缺的「增长」岗位,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但是,任何一个热门岗位和领域,都有泡沫和水分,如果不擦亮眼睛就盲目踏入,很容易被坑。
所以,想要去增长岗位,先要了解这个岗位真正有价值的部分、和这个新岗位的稀缺性。更重要的是,对于有志于有朝一日独立创业、成为数字游民的朋友,应该推掉思维里固有的「学科」「岗位」的墙,踏出成为一夫当关的「超级个体」的第一步。
本篇话题源自读者提问,预计阅读时间 6 分钟关于增长岗位我想强调的要点
想要从全局了解增长岗位在做什么、特点是什么、价值在哪里,一本《硅谷增长黑客实战笔记》足够。「10分钟速览精要」领取方法见本文最后一节「相关资源」。我不再赘述。
对于想要前往增长岗位的朋友,我想从现实的角度,指出这个岗位的本质、和容易被求职的人忽略的问题。
1. 增长岗位的本质,是「做实验」
不说废话,用我朋友Alan和Yolo做的1张图解释。
图片来源:《硅谷增长黑客实战笔记》10分钟速览精要,公众号@增长黑盒可以看出,就像在大学里做物理实验一样,增长是系统的「提出假设-选择样本-实验-验证假设-复用经验」过程,而且全过程都是基于数据,而不是人的臆测。
所以,那些说增长就是增粉、裂变的,我只能给一个表情...
2. 不是每个公司都有资格、有能力,配得上拥有「增长岗位」
真正的增长岗位,是稀缺的,因为大部分公司不配拥有增长岗位。有资格设置增长岗位的公司,至少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 产品过了PMF阶段(光这一条,能拦下一大帮初创公司)
- 有一定的数据资产积累
- 具备重视数据、以数据作为决策基础的组织文化(又拦下一大批公司)
以我有限的见识,有增长岗位/团队,而且表现不错的公司有:
- 探探、小红书(从产品设计和表现,能反推出增长策略的成熟)
- 头条(独立的增长团队)
- 腾讯的一些产品线(完全看团队...)
- 增长黑盒(看看他家公众号就知道是安心做事儿的主。为Alan和Yolo打call哈哈哈)
想在面试中,辨别公司的增长岗是不是「水货」,可以在《硅谷增长黑客实战笔记》原书,最后的附录部分找到答案,关于如何准备增长岗位面试。(具体章节名我忘记了 = =||||||| )
从「想成为数字游民」的角度,看个人成长和岗位选择
关注这个号的朋友,恐怕都是想有朝一日独立创业、成为数字游民的「不安分」的主。在那之前需要积累的能力,一定不是从一个单一工种的岗位上积累而来,不管是产品、运营、增长、技术...
与其讨论类似「产品经理是否会被淘汰、被AI取代」这样的问题,不如说说:想成为数字游民,我们以一种什么样的视角看待个人成长。
1. 分科思维是现有基础教育的遗毒
中国从高中开始就分了文理科,大学开始分不同专业。其实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人的思想是有害处的,慢慢造成了思维的局限性。
在海外,已经有教育从业者开始了新的尝试,让人跳出专业的限制去成长学习(感兴趣可以去了解美国的Minerva)。
关注公众号比较久的朋友会发现,我的阅读范围、写作主题、推荐的文章和公众号,覆盖面非常广,但是又围绕着「成为独立创业者的能力和知识体系」这个核心轴,就是因为我明白,大部分的专业底层其实是共通的。
戒掉「分科思维」,我们才更容易找到所谓的「底层逻辑」「背后原理」,远离炒作的概念,不被割韭菜。
2. 岗位思维是公司加诸于个人的枷锁 —— 公司不会给你们讲的话
微信私聊交流时,很多朋友以为我以前是做内容运营的。
NO,我没有做过一天运营的工作。事实上,我大学专业是计算机,毕业后从事过的工作,有快消品的品牌经理、K12教育公司的产品经理、内容型产品经理。这些貌似毫不相关的经历,成为了我转型数字游民的宝贵财富:
- 技术背景:理解开源和开放的价值、具备「不要重复造轮子」的思维
- 快消品牌:理解如何有组织的产生和管理创意、如何洞察人性和深层需求
- K12产品:理解教育、理解学习、理解「从知道到做到」存在的各种障碍和痛点
- 内容产品:理解内容的价值、好的内容如何成为个人的品牌资产
以上的经验,不仅仅来自于岗位的切换(事实上,我的岗位变化并不是当下刻意规划的结果),还来自于在当前岗位不断「伸出手」去涉猎其他领域。比如,在做产品经理的时候,我还会以“支持xxx工作”的名义,去分担一点运营、设计、技术的工作,同时偷偷学习。
澄清下,我并不排除有好的平台、好的岗位,能做到完美的「人岗匹配」,充分释放个人才能。只是通常情况下,公司运作永远是以效率作为第一优先级,而非个人发展。这样的公司,如同前文提到的「增长岗位」,在市场上同属于稀缺资源。
总结下,
站在个人发展和「有朝一日成为数字游民」的角度,我建议:
正确眼下和未来岗位的核心价值和稀缺性,谨慎选择
不管身在何处,打开思维,迈开步子,不要被学科和岗位的定义束缚住自己
文化宽松、岗位边界不那么明确的公司,对未来想要成为「超级个人」的人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可能是一个不错的练手平台
相关资源
推荐一些资源,给有类似困扰的朋友们。
《硅谷增长黑客实战笔记》的10分钟速览精要:在公众号中回复「硅谷增长」领取
「阅读系统」文字稿:适合已有一定专业知识体系框架,需要快速广泛阅读的朋友。点击「阅读原文」跳转领取(内容非我原创,需付费)
增长黑盒增长岗位招聘
- 想了解增长黑盒表现,戳:顺势而为,逆势增长
- 想了解增长黑盒招聘,戳:增长黑客招聘板块开始测试
~有问题欢迎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