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萝卜阅读:
从书籍中摘取有价值的地方(萝卜),洗吧洗吧(剔除不必要的信息),切切片(解构原内容)、炖了(融合自己的经验)、大家一起吃(产品化输出)。
以下正文出自《微习惯》斯蒂芬·盖斯著
1,人们无法让改变的效果持久时,往往认为原因在于自己,但其实他们本身并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他们的策略。
2,小决心比大决心的效果更好
3,微习惯
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因为你对这件事的抵触情绪比你的意志力弱。譬如,摸一下鼻子👃
4,微习惯体系的威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应用、思维模式、固有正反馈循环机制、对自我效能感的自然提升
@重新看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1,内容层面的论证逻辑
对于“改变”的论述,
先描述大多数人就“改变”的状态,雄心勃勃的开始,自我怀疑的结束;
接着再通过自己的分析给出观点:小决心比大决心的效果要好。于此,提出微习惯的概念,做法以及效果背后的原理。
2,改变层面的机制探究
表面上,微习惯的产生是因为抵触情绪弱于意志力。
也就是说产生某种微习惯需要的意志力较低,且抵触情绪更是因为这个习惯足够小,小到没有不需要多少意志力,所以更容易让这个行为发生。
譬如,摸一下你的鼻子。
这是行为产生背后的动力性分析——所需意志力弱,抵触情绪低。
背地里,微习惯之下还隐含着一套连锁的心理反应,作为对微习惯的反馈。
举个栗子:
以前你读书,只是读书本的内容,想想作者是怎么说的。于是,读过之后,就没然后了。
现在你加入了萝卜阅读,强迫自己先产生一个微习惯——读书读重点,重点与自己的经历结合起来。
这个小的改变,
让你感受到了之前木有感受到的阅读的威力——收获了更多,打开了你阅读的大门——这是一个正向的反馈。
然后你不断的重复这个微习惯,与此同时不断的接受着由此带来的正向反馈...
于是,可怕的一幕出现了...
你突然发现,读书学习,学了就能用了。(应用)
你突然意识到,碰到一本书,乃至一篇文章,自己总会去寻找这篇文章的核心,以及它与自己的关系。(思维模式转化了)
当然,让你更兴奋的是......
以前对待学习,对待读书有着畏难心理,如今充满着喜悦。
因为,你知道现在可以从中挖掘“颜如玉”和“黄金屋”了。
@一点感悟:成长,把自己当成个宝宝是关爱
从微习惯的做法、本质、有效原理,一套论证下来,
你会发现顺应大脑的规律,了解自己的状态,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孩去关爱,这个小孩会给你满满的惊喜。
why?
@三点思考
1,别高看自己!你TM就是一台由大脑控制并高效运转的机器!!!
俄国有个心理学家——巴普洛夫,做个一个著名的实验:
每次给狗送食物以前打开红灯、响起铃声。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铃声一响或红灯一亮,狗就开始分泌唾液。
俗称:巴普洛夫的狗...
人也是动物,所以在这个特征上是与“狗”一致的。
微习惯的养成为什么需要正向的反馈,因为我们和那条“狗”在这个层面是一样一样的。
后来,这个心理现象被衍生与发展,就有了美国心理学家-华生的著名论断:
给我一打婴儿,我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任何想成为的人。
行为——反馈——强化——行动自动化(大脑神经链路形成),这是微习惯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本质是利用了人的生物进化特征。
2,饭得一口口的吃,事得一件件的做
小决心比大决心的效果更好,那是因为小决心容易行动啊!
回归到教学领域,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不就是最好的佐证么!教学、学习,都得“跳一跳,摘得到”才行。不然一直跳,一直摘不到,备受打击,自信心都给浇灭了。
“跳一跳”,这一跳就是跳出既有舒适区(习惯区),“摘得到”是学习区,刻意练习也发生在这个区域。
3,一直谈“聚焦”,这下好了“微习惯”就是那焦点
“悲,莫悲于多愿;苦,莫苦于精散”。
看到“微习惯”,我去做了一个动作:
把过去4年的年度计划拿出来看了一下。
每一年一张导图,规划好了A领域要做到什么?B方向要学习什么?C方向要产出什么?
年年如此,4年过去了,
当初的那些规划除了一直被重复在年度计划上,就木有被完成的很好的。
一个月前,
我对自己作了一个思维上的小习惯——强迫督促自己接下来100天所思所想所行聚焦在“视觉表达、知识产品、培训师"三个方向。
具体到每天的行为层面,用这个小习惯去强迫自己,不让行为跑偏在这三个领域之外。
这个聚焦范围的“思维微习惯”,让我在过去的一个月越来越靠近目标。
同时,
由于每天在“思维微习惯”的强迫下,产生“行为微习惯”(拔萝卜、做PPT设计等),每天都在可视化成长,很有满足感。
@行为展望
由一个“思维微习惯”带动“行为微习惯”,我发现了它。
并且配合目标管理,让自己的行为聚焦在目标框架内(“微习惯群”),或许会有更大的威力。
原理是,
把自己当成宝宝去关爱,给反馈,给表扬,给压力,给棒棒糖!
咚咚老师
2019-07-0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