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催年老 青阳逼岁除”

作者: 业余养花 | 来源:发表于2022-09-29 11:37 被阅读0次

    此典句出自[唐]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

    ①北阙:指帝宫。

    ②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③南山:终南山。

    ④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⑤不才:不成材。

    ⑥明主:圣明的国君。

    ⑦故人:老朋友。

    ⑧疏:疏远。

    ⑨青阳:指春天。意谓新春将到,逼得旧年除去。

    ⑩逼:催迫。

    ⑪岁:年。

    ⑫除:去。

    ⑬永怀:悠悠的思怀。

    ⑭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

    ⑮虚:空寂。

    译文:

    我已停止在宫廷北门请求谒见,归隐到南山中我那破旧的草庐。

    因为我缺少才干方被明主遗弃,由于我穷途多病故友往来渐疏。

    时光流逝头上的白发催人衰老,岁月无情新春逼迫着旧岁消除。

    胸中常萦怀愁绪彻夜不能入寐,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

    赏析:

    仕途失意,岁暮归来,这人生的不幸,对于孟浩然来说,也仍然是无法解脱的苦闷。因此,作者在这首诗中,尽管说得含蓄婉转,还是掩藏不住心中的抑郁和愤懑。

    诗的前四句,概括地表明了他怀才不遇的怨愤,语含悲酸。而诗的后四句,凄凉寂寞,无限愁怀。因为在这一年将近的岁暮时光,更感韶华易逝,岁月如流,“白发催年老”,竟然一事无成,哪得不愁肠百结,永夜唏嘘呢?“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

    约在公元728年(唐开元十六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他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令人读来自有余味。

    “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

    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

    “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

    “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这首诗看似语言显豁,实则含蕴丰富。层层辗转表达,句句语涉数意,构成悠远深厚的艺术风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发催年老 青阳逼岁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ah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