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产品人梁宁曾说自己在欧洲读过一篇论文,分析伊丽莎白一世和慈禧太后两个女强人的差别。
其中一点,就在于信息环境的不同。 伊丽莎白一世的认知中有亚里士多德、凯撒、哥伦布。而慈禧的认知世界,充斥着戏文,比如《挑滑车》《四郎探母》
伊丽莎白一世带领英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慈禧太后用一生维持大清朝的封闭落后。信息输入决定了对世界的认知,进而决定一个人的高度。
若依赖于单一信息路径,我们不知不觉就会成为一只永远待在井底的蛙,不知外面世界的辽阔。哈佛教授桑斯坦提过一个概念:信息茧房。在信息传播中,如果一个人只关注自己愉悦舒服的东西,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将自己封闭在自我编织的茧房中。
在这个算法为王的时代里,穷人被一步步引入茧房中。跳着性感舞蹈的美女、展示腹肌的帅哥让你欲罢不能。娱乐圈的绯闻,明星的爱恨情仇,让你吃瓜吃得津津有味。
在这样的信息投喂下,我们被取悦,也被驯化,在底层中自得其乐。哈佛大学在一个研究富人与穷人的不同的课题调查中,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穷人凭一根网线了解世界,但他们不是用来观天下,而是沉迷在低级的奶头乐里。
富人却不同,他们喜欢走出去,跟各个领域的人聊天,打听最新的行业消息,喜欢在网上汲取新的知识。
研究者最后认为:穷人与富人的差距,在于信息资源的多少、价值的高低,并且这种差距会成几何倍速地扩大。
一个人获得什么信息,就会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拓宽信息获取的深度与广度,以各种知识作为阶梯,我们才能扒着井沿,跳出原有的阶层。
贾平凹在《游戏人间》里说:朋友的圈子其实就是你人生的世界,你的为名、为利的奋斗历程,就是朋友的好与恶的历史。不同的圈子,不同的水平。
人是环境的产物,一个人的三观、性格、习性都会逐渐趋同于所处的圈子的水平。你周围都是优秀的人才,你跟他们打交道久了,能力素质也会被拔高;你和游手好闲之徒厮混在一起,没过多久就会变得不思进取。
自媒体作者@竹影有一个表哥,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企业做技术员,交了一帮很会玩儿的兄弟。别人在学习理论,他们聚在一起吹牛、侃大山;别人在练技能,他们关上门打牌、吐烟圈。
几年后,企业改组,一起吃喝玩乐的兄弟们大多在选拔考试中被淘汰了,被迫下岗或降职。表哥虽然保住了饭碗,但多年如一日地在基层徘徊,拿着微薄的工资,入不敷出。
而和表哥同一批进公司的人,有的成了技术骨干,有的早已走上了领导岗位。劣质圈子催你打牌、抽烟,带你一起沉沦。
优质圈子让你的学识能力、视野格局不断成长。如古语所言,立身成败,在于所染。一个人在低层次的圈子待久了,不可避免会被消耗、被腐蚀。
要逃逸沉沦力,要成为赢家,我们就必须和赢家一起。大学毕业之时,一位著名的商业咨询顾问受学校邀请,给我们上了一堂就业指导课。
他打了一个比喻:人生就是一场升级游戏、通关游戏,你过了几关,就处于什么层次。思维是一关,是固化还是成长?圈子是一关,是从众还是择优?
可以这么说一个底层出身的人,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你只有努力闯过一个个关隘,打破一个个桎梏,才有机会跃迁到更高的阶层。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41139/4a249688276c9eb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