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P2P出现的频率很高,让Hebert想起了上个月的一件事。有个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钱不放银行,还可以放哪里?
我先给ta推荐了三个方向,某宝、基金、股票,但都不是ta的最佳:
某宝收益太低,现在的年化率是3.3-3.5%左右;
基金周期长,且有些基金门槛较高;
股票,不太会玩,感觉容易亏。
然后,ta告诉我ta在玩一个产品(P2P的一种),只是这个公司不太出名。闻言,我让ta注意公司资质、资金安全等,这是重中之重,并推荐了一些较为出名的平台给ta,作为参考。
至此,事情告一段落,但今天想仔细的聊一聊P2P,我们到底能不能投资?
1
P2P市场环境
▼
据不完全统计,进入7月份以来,全国新增问题平台的数量逾120家。停业清盘、高管投案、经侦介入,P2P行业正经历艰难的“自我救赎”。
平台停业清盘、机构介入引导,这是业内期待的良性退出的开始。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认为,“选择合理退出是监管机构比较希望看到的,P2P的定位是信息中介,现在很多平台的价值模式难以持续,经历第一轮备案冲刺,一些平台面临合规和经营成本等压力更大,后续支撑力不足,未来可能还将面临大面积的出清”。
2
P2P平台为何集中引爆
▼
P2P连续崩坏,大批散户的借款收不回来,网络上早已一片“哀鸿遍野”。面对如今“天雷滚滚”的行业境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宏观经济:宏观经济面临的结构性通缩,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更为困难,进而传导到网贷行业,网贷行业的某些表征是显性化的,更要密切观察私募债和中小银行的变化。
平台本身:不少野蛮生长起来的平台合规性较差,经营粗放,经过几年的运转,风险逐渐积聚,进入频繁爆发的阶段。很多平台是踩在“红线”上自融、虚构标的或存在资金池的假P2P平台。
市场流动性:尽管央行今年三次定向降准,但流动性仍然偏紧,部分向平台借贷的个人或企业后续资金不足,资金链断裂。在问题平台数量持续上升时,投资人受恐慌情绪影响出让债权,收回流动性。
监管方面:监管政策逐步收紧,要求趋严,特别是备案工作延期,不确定性增加,平台合规成本提高,部分平台主动清盘退出。
投资者:随着投资者教育的深入,投资者风险意识有所提升,风险识别能力提高,风险偏好降低,开始从高风险的平台退出。
从另一层面来看,P2P连环崩坏事件,其实昭示了互联网金融市场正在走向良性发展。
3
P2P行业该如何解决问题
▼
7月16日,银保监会召集互金行业人士针对网贷行业的风险情况进行专题研讨。会议传递出的信息显示:
一方面要通过严格监管,逐渐挤压不合规企业,释放存量风险,引导行业回归本源,营造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环境;
另一方面,尽快明确监管政策。
从研讨会透露出,监管层已经意识到,明确政策方向在此轮网贷行业调整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合理处置和释放存量风险仍是当前紧要任务。
在监管释放维稳信号的同时,网贷备案也进入实质性加速阶段。据悉,从国家层面统一制定、全国执行的网贷备案验收细则,或将于7-8月间落地。
在网贷行业监管更趋严紧的背景下,监管者面临着两大挑战:
一方面是如何平稳地化解存量风险;
另一方面是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
对此,严控、提高网贷行业准入门槛,以及划清中央与地方的监管责任的呼声最高。
一方面,要严格网贷行业准入机制。网贷行业是撮合资金供需的特殊信息中介,业务上有明显的金融属性。“凡是从事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是业内的共识。多位行业研究人员表示,P2P网贷有从备案制到牌照制的趋向。
另一方面,当前需要明确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的权责归属,增强金融监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
互联网金融具有跨地区、跨领域、跨部门的特性,要实现常态化的长效监管,必须集合众力。
央行近期明确表示,将再用1到2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作为重点整治的业态,P2P网络借贷和网络小贷领域存量风险化解清理完成时间将延长至2019年6月。
这也就是说,这场互联网金融合规监管大风暴,并不是“突击战”,而是“攻坚战”,接下来或许还会继续升级。
在监管趋严+去杠杆的大背景下,还会继续有平台在新一轮洗牌期中被淘汰,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也会呈现连续下跌趋势。未来,合规性将成为平台能否进一步存续的重要标准。
无论通过行业自身洗牌,还是通过更为严厉的监管,淘汰那些本就已经摇摇欲坠的平台的过程,也是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经历阵痛的P2P行业,目前正在进入重塑阶段。
4
P2P还能不能投?
▼
当然可以。但投资本身就是有风险的,而且目前P2P处于重塑阶段,仍然还有平台的风险需要注意,毕竟资金安全是投资的首位。
关于平台,可以去网贷之家、网贷天眼等网站,参考各平台的数据,进行对比筛选。
投资者应怎样预防风险,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避免“踩雷”?
1.不抱“赌徒心态”,不碰“庞氏骗局”
一些非法平台打着“数字普惠金融”的旗号,大行“庞氏骗局”的集资诈骗之实。这些平台并不真正撮合借款人和投资者,而是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以高额返利为诱饵,甚至通过“0元购”的方式让投资者尝到甜头,最后在灯枯油尽之时“清盘跑路”。
此外,一些投资者抱着“赚了就走”的心态,明知是“庞氏骗局”却以身犯险,最终上当受骗。
2.拓展信息渠道,不迷信平台宣传
一些平台为吸引投资者,刻意将自己包装为“国资控股”或“国企领投”平台。事实上,所谓的“国资背景”并不可靠,一些宣传内容存在夸大造假成分。
3.优化资产配置,充分知晓投资风险
既然是风险资产,就务必要做好相应配置。单一平台投资比例不要超过10-20%,就算千挑万选,机关算尽,还是不幸踩到一个雷,也不会太受伤,因为其他平台的投资回报,足以弥补本金。
业内专家指出,P2P投资的实质是发生债务关系,也意味着存在还款逾期甚至是借方丧失还款能力的风险,投资者需理性谨慎投资。
如果不幸踩雷了,该怎么办?
平台暴雷,损失最大的是投资人,那么已经出事的情况下该如何应对?
第一,确定平台爆雷的原因,是真实业务逾期。自融资金链断裂,还是纯庞氏骗局玩不下去了。
第二,立即报警,寻求资金冻结保护。如果资金在存管银行、个人所投的标没有出现问题,那么有更多的机会被追回。
第三,与平台及时沟通,了解平台态度。是正在解决问题,还是刻意回避,或是已经开始转移资产甚至准备跑路。
第四,不要想着拿回全部本金,只能争取适当止损。按比例先拿回一部分钱也是可以接受的,比如打折出让债权等,有时候为了想拿回全部本金,反而错过了“割肉”的最佳时机,导致最后一分钱都拿不到。
「End」
Hebert有话说:每种投资都有风险,而知一想做的,是提升投资者的认知,学会科学理财。如果喜欢,可以分享一下文章,或点击底部广告,给我们加鸡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