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有机会参加了尹老师的《Q型驱动领导力》一天课程,它解决的是关于如何实现我们管理中“从现状提升到结果”的常见问题。
数学理论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未必在管理逻辑上适用,因此在这个曲线救国的模型之中,特别强调了“愿景”驱动下的“从行为——到结果”的价值输入。
Q型驱动领导力基本模型Q型驱动领导力,就是用提问“Question”的方式,向被提问者提出,帮助他找到被影藏或被忽略的角度,进而改变行为,影响结果。
它基本有以下几个适用点:
对某一个具体的项目适用;
提问者对于项目不做任何评判,全然倾听,并按流程提问;
提问者的逻辑需要逐步覆盖全景状态,让被提问者发掘自己的遗漏点;
最后一定落到行动上,真正实现“驱动”
很多人会将这个课程与教练课程作比较。尹老师特别提出,教练课程的门槛相对高,需要很多的积累。而Q型驱动,就是一个简单的工具,随学随用,使用者会更加轻松。
有2个技巧对Q型领导力的效果影响至深:
1. 倾听技巧
2. 愿景的代入
无评判的倾听
倾听是培训课程里的基本内容,尤其是销售培训。但是为什么在管理类的课程里,倾听也一再被反复提起?因为太难了!
能做到不带评价的听别人的表达,并不容易。尤其是工作上的对谈,每个人在进入对话之前,都带有一个鲜明的身份,对对方有某种期待。因此“不带入任何评价的倾听”就变成了难点。
发挥愿景的能量
领导力的课程里,经常会谈到领导者vs 管理者的对比。领导者擅长从意愿和能动上去激发对方,管理者对某个具体的事件进行资源配置和调动。从基本的管理金字塔来说,领导者是更高的一个层级。那么如何从管理者迈向领导者?区别就在于如何激励。
Q型领导正好解决了从管理向领导迈进的一个步骤:实现激励。由有技巧的提问,由通过将愿景画面感,来激活的对方的能量,自己点燃驱动力。
实践
整个课程里,我们有很多小组演练的机会。在初期实践中,有几个初学者的常见问题:
如何熟练且不露痕迹的操作步骤?
如何在愿景部分对于讲述者的效果更有力?
如何让讲述者在自认为毫无困难的时候,能自己发觉盲点?
Q-型驱动领导力是一个实践型的项目领导力工具,将项目与意愿很好的做了结合。
可惜一天的课程并没有涵盖完整的知识点,希望有机会能够向尹老师深入学习,充分掌握并发挥出这个工具的优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