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IBM的创始人托马斯.沃森常常给员工讲一个关于老人和野鹅的故事,这位老人住在湖畔,每到冬季,野鹅南飞避寒时,都会在这个湖中稍做停留,某年,因寒流袭来,几只野鹅无处觅食被困在湖中,老人看野鹅可怜,就每天去喂食,这样一来,在湖中停留的野鹅数量年年增加,而且在这期间,野鹅忘记南迁,整年依赖老人的善良来养活自己。某年冬天,老人死了,再也没人来给野鹅喂食了,几百只野鹅也就饿死了。
来源:《斗魂》P121

【个人体验】
这就是老人的一个“小善”导致了大批野鹅死亡的“大恶”。
身边看见的听到的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在做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善举最后导致的不幸结局。
比如教养孩子,溺爱孩子,觉得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完全的离不开自己,事事帮忙操办。一直到孩子长大成家,竟然期望孩子似乎一夜之间就变得啥都能干了似的。
我自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小时候除了学习,啥都不用干,饭做好了,叫,才磨磨蹭蹭来,吃完了,刚准备收拾碗筷,老妈就说,“你放那里,快去学习吧”。反抗几次,反抗不过,那我就不洗了,放在那里。
现在呢,成家了,两个孩子的妈妈,吃完饭还能嘴一抹,拍拍屁股走人吗?肯定不行的。啥都不会做的我,大家可想而知的,经过了一系列家庭的摩擦,才变得习惯了,该挑的担子自己挑起来。
因此现在再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就会忍住那些“小善”,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感受,父母在一旁观察支持。
采取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爱。
【行为指引】
对团队是不是也是一样。希望自己是一个人员很好的领导,能为下属着想,但当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冲突时,一定不能“小善”,及时指出,并坚决改进,行“大善”之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