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是指我们对于同一个概念,会有不同的答复,而我们的答复取决于选项的框架。这一概念最早由tversky和kahneman于1981年首次提出。
举个例子,请你对下列场景做个决策。
场景一:有一笔生意可以稳赚800美元,而另一笔生意有85%的机会可以赚1000美元,但也有15%可能分文不赚。
场景二:有一笔生意要稳赔800美元,而另一笔生意有85%的可能会赔1000美元,但也有15%的可能分文不赔。
你会怎么选择?
实验结果表明,在第一个场景下,84%的人选择稳赚800美元;而在第二个场景下,87%的人倾向于选择“85%的可能会赔1000美元的选项”。
决策者往往会按照中性的参照点来做出决定,在场景一中,人们的参照点是分文不赚为参照点来规避风险;而在第二个场景下,人们以15%的可能不赔钱来作为参照点做出选择。
这么说是不是还有点晕?
没事,我再举个例子。
电视广告上,如果我们打出“这款汉堡80%不含脂肪”与我们打出“这款汉堡含有20%的脂肪”,你觉得哪个广告语会使得这个汉堡的销量好呢?
显而易见是前者对吧。
因为在前者,我们的关注点是“不含脂肪”,就会认为它是健康的。
但是在后者,我们的关注点是“含有脂肪”,我们会认为它是有害的。
这就是我们决策中,常常会受潜意识中“框架效应”的影响。
是不是很神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