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7月3日,有一条特别揪心的新闻:长沙2岁女童和两名孩子一起进了电梯,其中,5岁的男孩恶作剧般地按了高层,走出电梯。小女孩紧随其后,却又被男孩抱回电梯,一个人被关在电梯里。两岁大的女孩面对封闭冰冷的电梯,本能地心生恐惧。她拼命跺脚、哭喊,但电梯始终没有停下。随后电梯上升至十八楼,小女孩出了电梯,就再也没回来。
这让我想起2013年有一则同样触目惊心的新闻。2013年,重庆一位10岁女童在电梯里反复暴打1岁男孩,并将其抱回家从25楼抛出,幸被大树所阻,男孩全身多处骨折。最令人恐惧的是事发后她竟然若无其事撒谎说是被其他人抱走了,还假装帮忙找人。事后这个女孩被妈妈紧急安置在新疆,女孩家长分三次赔付了男童家长5.8万元。
当年这条新闻刷爆微博,网友一边人肉搜索女孩,一边讨论是否应该曝光这名未成年女孩的名字。
两个受害的孩子都不超过3岁,他们才刚开始对这个世界有感知,他们的父母还来不及好好教他们辨别世间的善恶,他们就已经匆匆和这个充满险情的社会作别。
02
朋友说,她亲戚的一个7岁熊孩子,每次去她家吃饭,夹菜的时候总是这盘动动两下,那盘挑挑两下,看得她毫无食欲。她和老公告诉他不能这样做,这个熊孩子的爷爷却义正言辞地说,“小孩子就是这样的,你们怎么可以嫌弃他?”
柠檬还不满6个月,这几日睡醒经常闭着眼就大哭,我尝试着跟她说“妈妈一直在你身边,你睡醒怎么可以哭呢?眼睛张开看看,没有人在,害怕了,想妈妈才能哭”,我这么说的时候,她眼睛直直盯着我看,我不确定她能否听懂我的意思。我便模仿她闭着眼睛大哭的样子,我还嘲笑她。想不到她竟然被我嘲笑哭了,原来她已经会判断妈妈的言语表情,什么时候是友好的,什么时候是邪恶的。
孩子虽然小,但感知能力远比大人以为的要敏锐,孩子的世界,父母是全部,他们一有机会便时刻关注父母,学习父母的一言一行,以此来跟这个世界进行交流。
03
孩子来到世间,与其说是一张白纸,不如说是父母的复印件,复印件的好坏,关键看原件,原件是邪恶的,复印件必然不可能是善良的。
是啊,“他还是个孩子”、“他还小不懂事”,但是你家的孩子请带回你家关起门来不懂事,否则我认真起来,连自己都害怕。
斯宾塞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说,进行正确教育的主要障碍不在于儿童,在于家长。家长不负责任的托辞,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强化着这样一个印象:孩子你没错。而周围人的容忍,则又进一步强化这个信号:你的行为,不会带来任何的后果。
04
胡适的温和向来被人称道,即或是论敌也视他为“微笑的异端”。
胡适倡导白话文,遭遇无数讥讽和谩骂,但胡适回击总是温文尔雅,从不进行人身攻击。羽戈说:“你看他,哪怕与政敌论战,都是和风细雨,平心静气,连一句刻薄话都罕见,更不必说粗口了。”
新文化运动后,因政见不同,鲁迅与胡适交恶。此后,鲁迅在报刊上多次挖苦、讽刺胡适。
面对鲁迅痛骂,胡适从不应战。而对于鲁迅的文章,只要认为是好的,胡适就会大力推荐,比如鲁迅的《随感录》。
胡适在《四十自述》里提到他母亲,“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我十二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都得感谢我的母亲。”
05
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格林说,人在该教育和照顾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了对孩子的管理。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誉和金钱都是过眼云烟,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使你晚景惨淡。
长辈也好,父母也罢,那些“总以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事了”的人,那些给孩子灌输“小小的错误是可以被忽视”的人,没有人会帮你义务教育孩子,纵容只会让自己的孩子在成年以后面临更大的灾难。
小时候总听大人说,“别跟他一样,别替他父母教育他,以后自然会有人教训他”。那时候不明白,为什么不能马上教训他出气?对啊,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你小时候得罪我,我懒得义务教训你,因为我心里想的是一个无声又有长远的复仇计划,你总有一天会落得不好的下场。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