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幅画改变,并被人们追捧的时候,除了对画风进行深入分析之外,更需要关注的是那些喜欢这类画的人,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正如乔托,如果说中世纪是教士和骑士们构成的世界,那么,乔托所面对的世界已经开始是一个由雇佣他的有钱生意人和银行家所构成的世界了。
中国的西南,依然保存着久远的蜡染。从当前的史料及考古记载,至少在秦汉之时,蜡染已经制作成熟。蜡染的变迁轨迹,似乎也告知了这门手艺在面对的人群是如何进行的改变。但要如绘画、雕塑般一点一点的从中去看当中的变幻,还真是无法。当前,连明朝以前的蜡染实物尚无法掌握,更别说去述说整个历史。既如此,便看近,从当前收集到的近三、四百年的丹寨型蜡染实物,也可见有三个阶段的变迁。
第一阶段大约是1900年以前,早期的艺术风格较为古拙而神秘。
第二阶段大约在1900年至1950年之间,此时的艺术风格纤巧而精致。
第三阶段大约就是1950年至今,现在的则显得世俗而繁复。
我曾多次幻想1900年以前的这些人们,那时候会是怎么样的生活。他们住在丛山峻岭中,汉族住在河边边,苗族住在山顶顶。山林里出没着猛禽怪兽,可怕的神灵,还有无法战胜的神秘力量,世界对于他们而言,或许是神秘的,危险的,同时又是互相支撑的。于是人与人之间的质朴,一起抵抗生活里的幽暗深邃,想见那无边无际的力量。
由于他们脑海中的神灵是抽象的,是来自自然物中的各地各处,从当前收集到的物品中便可见点蜡中的鸟、鱼、龙、蝴蝶等在有一些形体之外,多为抽象的刻画。而越是接近现代的蜡画便越接近写实。在这历史变迁的几个时间里,如果再去看看近代史,便会发现还真是有趣。
今天染了四条手帕。我在染缸前一遍一遍的染,一蹲便是两个小时。出来的颜色却总是缺一些感觉。究其原因,应该是我太心急了,而且贪婪。以后还是一条一条慢慢来。再有就是我的染缸虽然已经有了发酵好的样子,可是我完全无法把握,它彻底发酵好的样子,于是我打算再起一口缸,做一个对比。养缸是一个有趣又辛苦的过程,特别磨人耐性。
在一开始染的时候我还带个手套,没忍住,下了手。现在半干涩半蓝的手,还真真是难看,但手触碰染液,感受到蓝靛染液在手中游荡的时候,那真是一种幸福的感觉。活着的染液,它真的拥有生命。
颜色的层次感没染出来 空间感没染出来 最后一张,心急了一点还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浸染后,我的蜡液总是出现浅浅厚厚的痕迹,蜡液不透。按理来说,这样的问题存在,就是说明我的蜡温没掌握好,但蜡温我应该是已经基本能掌握了。那还有一个原因便是,为了蜡液不浸透到桌子上,我用了一块铁板垫着,一触碰到铁板,蜡温就改变了。
明天可以试试用其他物品来垫,总要是发现问题,然后再解决掉的。
画蜡不均,且不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