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社区守护者联盟超级权重点赞文章汇总读书散文
镶嵌在岁月里的百年沧桑 - 梅龙镇访旧(#吃之3)

镶嵌在岁月里的百年沧桑 - 梅龙镇访旧(#吃之3)

作者: 乌龙茶3297 | 来源:发表于2021-11-28 20:40 被阅读0次

    梅龙镇酒家是家老饭店。它坐落在南京西路和江宁路口,是一个交通方便的闹市中心。它家几道招牌菜是家中老母亲喜欢吃的。因此,时不时的,会带她老人家回来访旧,尝鲜。

    这家著名的饭店是躲在南京西路的一条弄堂里面,由于这里停车不方便,今天干脆就坐了71路公共汽车,到了上海展览馆那一站下,沿着威海路转道陕西北路一路逛街过来。在咋寒还暖的晚秋季节,清风扑面,沐浴着阳光,还挺舒服的感觉。

    每每进入弄堂里看到梅龙镇酒家的门面,那种古色古香总给人一种怀旧的感觉。

    餐厅的内部装潢也是张灯结彩的喜庆气氛。特别适合家人聚餐,陪老人祝寿或尝鲜等等。这里生意很好,一般来吃饭都需要事先定位。虽然有着相当一些享誉海内外的招牌菜,但是总的来说,价格消费还是很亲民的。这也是为什么每每到这里来用餐,看到的多是本地人,或是一家老小,或是好友聚会什么的。非常接地气,非常有亲切温馨的感觉。

    店堂中央靠墙的这幅双凤戏龙珠非常喜庆,吸引眼球。据说,这跟这个餐馆的历史有关。曾经的第一代掌门人多出自梨园。这里也曾经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上海著名的越剧十姊妹金兰结义的地方。这个红红火火的店堂颇有戏台背景的味道。想来跟餐厅有关的那些具体的故事应该会是蛮有意思的。

    一家三口人的家常菜。冷菜二个:素火腿和马兰头拌豆腐干;热菜是三菜一汤:松鼠桂鱼,蚝油牛肉,清炒菜心,加上香菜海鲜羹。伴以白米饭,糖蒜海带丝等小食,最后以酒酿小圆子爽口收尾。三个人吃得很饱很满足。也很实惠。

    吃完饭走出店堂,回眸再看看这幢久经时代风雨的老建筑, 这梅龙镇酒家虽然坐落在南京西路商业街,但具体地址是南京西路1081弄22号内,从街上不能看见店招牌,要绕到弄堂内部。仔细端详建筑物的细节,忽然心生一种想要探一历史究竟的冲动,于是,去查了一下网络和书本。进而得知,这片建筑,已知最早可考是上海滩颜料大王奚润如的公馆。到20世纪30年代,奚家生意中落,曾在奚润如手下工作、后来成为上海总商会会长的虞洽卿买下老东家的旧宅作为自己名下的公馆。公馆虽然朝南有门,但从一开始梅龙镇酒家的大门就是朝北开,久而久之也就保留下来。至今,酒家楼上还有普通住户日常起居。

    据说,这个梅龙镇酒家的首位经理吴湄是无锡人,加入过田汉创办的南国电影剧社,演过话剧和电影,代表作有《女子公寓》《小丈夫》《自由神》等,均为左翼进步影剧。上海沦陷之际,吴湄息影,加入茅丽瑛领导的职业妇女俱乐部。1939年,茅丽瑛遭遇暗杀后,俱乐部解散,吴湄正在彷徨之际,得到这份管理酒家的工作,倒是得到了一展身手的舞台。身为经理,吴湄为梅龙镇酒家奠定了川扬合流的口味格局,又因为她进步文化人士的身份,圈内人都将这里作为 “据点” 。1942年,新址选定扩建之际,酒家需要资金入股,吴湄和几位董事动员400多个股东参加,其中不乏电影事业家柳中亮、著名导演陈西禾和著名电影演员龚秋霞、乔奇等。当时,频繁到店用餐的还有周扬、夏衍、沙千里、田汉、于伶、白杨等文化名流。

    “文革” 期间,梅龙镇酒家一度改名为 “立群” 饭店,原本书画家白蕉所题店招被毁,第一代老师傅们相继退休或者离去,有的大师傅寄身小面馆炒面浇头,一炒10年。那段时间,梅龙镇特色消失,只供应三,四角的大锅菜,职工只有50人左右,直到 “文革”结束,1978年10月3日,梅龙镇酒家斥资18万元进行装修后重新挂牌,当日客人爆满。

    新的店名,由时任店经理虞达谦请刘海粟提笔,写下 “梅龙镇酒家” 5个大字。又谦请朱屺瞻、王个簃、颜梅华、曹简楼4位大师一一补壁。大师们欣然挥毫,润笔之资,就是在店里吃一餐。老顾客袁雪芬也为饭店出了一把力:酒家的旧装修原本就是吴湄请舞台专家设计的,这次重修,特意请袁雪芬介绍上海越剧院的舞美苏石凤主持。于是,店堂中的舞台氛围得以圆满解释。

    走到弄堂口,还看见一个牌匾介绍这条弄堂,“重华新邨”, 的前世今生。说是这里曾有上海大买办虞洽卿、著名作家张爱玲、杭人俞叶封等都寓居于此。这里始建于1936年后来又渐渐扩大发展为一个新式里弄式的产业。虽然几经岁月洗礼,这里的旧貌基本上得以保留至今。

    于是乎,一家人吃完周末便饭,还可以了解一下历史,设想一下近一百年前此地的样子,这倒也是蛮有特别意味的一件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镶嵌在岁月里的百年沧桑 - 梅龙镇访旧(#吃之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sh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