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文/苏子游
这是我的第三篇人物稿,写之前,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短短的一篇文章里,较为真实地还原一个人物?
正当我苦恼的时候,看到齐帆齐老师分享的一段话“天下文章,唯真不破。文学最好的技巧就是返璞归真,不管是写文还是写人,最高级的套路就是真实,没有什么道路可以通往真诚,因为真诚本身就是最好的套路。”
这段话瞬间让我清醒了过来。
今天分享的人物是,于雪,笔名岛民小事事儿,90后小仙女一枚。
1、个人经历
于雪是一个31岁的宝妈,有两个男宝宝,大宝6岁,二宝3岁。
她出生于一个小村庄,父母在她4岁时离异,各自组建新的家庭,此后便和姥姥姥爷一直生活在一起。
姥姥姥爷不仅是她的物质支柱,更是她的精神支柱,但在于雪初二的时候,姥爷不幸患病离世,顿时她的天像塌了一般,于雪哭了好久好久。那是她人生的至暗时刻,第一次经历亲人的离去,久久不能忘怀,很久都走不出来,最难受的时候常常在课堂上轻轻啜泣。
这让我想起了百年孤独里面的一段经典句子“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你和死亡好像隔着什么,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亲戚、朋友、邻居、隔代,他们去世对你的压力不是那么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把你挡了一下,你最亲密的人会影响你的生死观。”
也是在那一年她的爸爸开始和她走动,并担负起她的生活费和学费。虽然于雪内心有很多埋怨,但是终究敞开心扉,接纳了所有人。她把双方的继父继母都称为爸爸妈妈。她知道他们对她的付出远不及姥姥姥爷的1/10, 但是于雪还是放下一切,坦荡地面对未来。
释然就是与自己和解,放下仇恨收获爱与希望。
从小很多同学会因为她的父母离婚,而嘲笑、辱骂她。于雪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学会从黑暗里吸取力量,她认真学习,从二年级到六年级一直是班里的第1名,到了初中成绩仍然在班级前列,由于表现优异,直接被选拔到县里的第一中学上高中。
在高中的时候认识了她现在的爱人,由于受情绪的一些影响,成绩下滑,考试成绩不理想,后来复读了一年,从480多分提高到608分,考上燕山大学。
而她的先生成绩也不错,但当时迷恋网游,最后成绩直线下滑,不得已上了专科。
于雪在秦皇岛上学,她老公在天津学海员。
大学时光,无忧无虑,空气里都弥漫着快乐的味道,一到假期我们便往返在两个城市之间,火车票积攒了足足好几摞,这些也成为了他们日后爱情的见证。
2015年毕业,她因为爱情,放弃了经历4层面试得到的北京的工作机会。
经历了新婚的一段甜蜜期,也经历了一段厌倦期,她时常想如果当时选择了北京,生活或将截然不同。
虽然她考上了县城里的教师,但好强的于雪依然渴望北京的生活。她苦思冥想,怎样才能体验北京的生活。于是她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从2015年10月份开始准备,两个月的时间,定然是不够的,第1年失败了。2016年他继续准备,又失败了。终于在2017年她一举上岸,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专业的一名专业硕士。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2018年暑假她开始了研究生生活,终于过上了喜欢的生活,也知道了努力的意义。
上2019年暑期课程时,二宝只有50天,她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暑期课程。不过由于精力时间等原因,缺少写论文的信心,导致她的论文一直拖延,这也成为她的一块心病。好在今年她决定正视这个问题,洋洋洒洒写了2万多字,终于通过了开题报告。现在正在解决论文的正文部分,希望在这个寒假能够顺利通过答辩,拿到毕业证书。
回忆起最令人难忘的事情,于雪说道:“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儿是我的婚姻,它影响了我的一生。”
人们常说:人一生有三次改变命运的时刻,第1次是出生,但个人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第2次是婚姻,你与谁结婚会影响你的后半生。第3次是工作,按照现在的退休年龄来计算,一个人的工作时间大约在30年左右,因此它不可避免地会决定你一生的幸福与否。
她毕业选择了一穷二白的老公,没房没车,唯一看中的是他的人品。但是这个选择让她这几年过得非常辛苦,虽然现在已经熬过来了,但是每每回忆过去,都觉得满是心酸和无奈。或许回到2015年毕业的时刻重新选择的话,她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去北京工作。
可是人生没有如果,时光不会倒流,既然选择了,不管多难都要坚持走下去。虽然没能经历,也不会再经历那种热血沸腾的北漂生活,但在平平淡淡中,她也体会到了生活的真谛,在柴米油盐中也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生活就是这样,不是每件事都能让你称心如意,选择了就不去后悔,努力活在当下,活出真实的样子。
2、写作经历和想法
于雪从2011年到2015年大学时期就开始写作,那时在QQ空间写一些日志,通常都是游记或者日记,因为秦皇岛是一个旅游城市,利用大部分时间行走在这个城市中,每每有感,便会以日志的形式记录。
很遗憾,当时并没有抓住自媒体兴起的浪潮,毕业后也没能将写作这件事继续做下去。
2022年2月因为论文的事,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太差,决定开始练习写作。
她是先从简书和头条开始的,坚持在简书上日更,到今天已经有80多天了,头条也已经持续创作71天。刚开始并不懂得头条的规则,一路莽莽撞撞,边写边学,粉丝积攒到了700多。现在正遭遇瓶颈,要想办法度过这个时期。
后来在简书上无意中知道了齐老师,便报名参加了齐老师的28天写作营,在那里不仅学习了一些写作方面的方法,也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也是因为开始写作,所以开始重视读书,重视输入。从今年2月份,读了《思维导图》、《人人都能学会的写作变现指南》、《路》、《一年顶十年》、《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现在正在读《柳林风声》。
以前她很少像现在这样注重读书,今年开始增加在读书方面的投资,最近又陆陆续续买了一些书籍,有丰子恺的漫画集,有陈年喜的《活着就是冲天一喊》,正在来的路上。
现在才发现自己原先荒废了多少宝贵时光,如果能在无聊的时候,捧起一本书看,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3、写作带来的一些变化和心得
坚持了80多天后,她不仅在写作上速度比以前快了,而且让她看到了努力的结果,给她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于雪说她会继续坚持到100天,然后再坚持到200天,300天,然后是一年,相信自己一定会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通过每天的写作输出,开始对生活敏感起来,捕捉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体会和人相处时的感觉以及独处时的心境。这让她由求外转变成求内,不断拓展自己的内在,修炼自我,提升自我。
关于写作她非常认同齐老师的说法,写作是普通人改变命运门槛的最低方式。
以前她没有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以至于荒废了大好的时光,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通过现在不断地坚持与输出,相信不仅能积累自己的生活素材,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感悟,而且会吸引同频的小伙伴共同成长,兴许有一天,也能打造属于自己的影响力和个人IP。
关于读书,于雪说读书就是与牛人在对话。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见牛人是很难的事情,但是通过阅读一本一本的牛人创作的书籍,其实就是在与他对话,这是与牛人对话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读一本书就是了解作者几年的学习成果。
她分享了这样一个说法:“读名人的书籍,就好像进入了名人的朋友圈,要比现实生活的朋友圈更有意思,因为这是跟有思想的人的交流与碰撞。”
她建议将读书写作作为一生都要做的事,就像洗脸刷牙吃饭一样正常。
对于写作,她的短期计划是通过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向优秀的人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提高自己的写作速度,中期目标是希望有一天也能成为一名签约作者,向优质平台供稿,加入某个作协,长期目标是,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够出版一部属于自己的书籍。
4、一些个人爱好
通过简单的交流,我对于雪有了大致的了解,一个充满了激情、热情和韧劲的小仙女跃然纸上。
生活中的于雪,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宝藏女孩。
她的兴趣爱好非常的广泛,在大学的时候,担任文艺委员,学习了两年街舞、包括爵士舞、breaking和popping、hip hop,毕业后,仍然热爱舞蹈,学习了瑜伽,并做起了教练,宝藏女孩兴趣爱好远不止于此,大学期间还学习了绘画和素描。
通过翻看于雪的文章,她其实还会吉他、游泳和搏击。
这不仅让我想起了最近火热的谷爱凌,正如谷爱凌说:“三公里、五公里都跑不了,一点太阳都没晒过,这不是漂亮,美不是瘦,美丽是有力量,有自信和健康。”
于雪正是这样一位小仙女,让我对美有了更深刻而又直接的认识。
最后,非常感谢于雪提供的素材,仅仅几千字难以完整呈现一个人的全部,稍加不注意,就会失去一段平凡人的故事。
我们往往对身边人的故事不加以关注,反而对那些遥不可及的人物趋之若鹜,殊不知活在周围的人才是我们值得描述的,他们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
这让我想起了当年明月的一段话:“历史这个东西,太深奥了,它都是最高层次的事,我无论身处在多小的房间里,我只要翻开那本书,我就是在看大海。它记述了无数人的一辈子,他们不断地挣扎想出头,想出名,有的是为了正义而奋斗,有的是为了失意而奋斗,这些人,无论他怎么折腾,最后只在这本书里。你一页纸翻过去,就能翻过无数人的一辈子,我在看一本很伟大的东西啊。”
一页纸翻过去,就能翻过无数人的一辈子。
我很庆幸有文字这个东西,它让更多人被记住,被关注,不管你身处何处、当下如何,伟大还是渺小,都有值得被记住的地方,更多的平凡人构成了人世间的星星点点,缀满了澄澈的天空,当我抬头仰望时,时常会被触动,因为那里有你、有我和更多人的故事,温暖了这人世间。
齐帆齐微课,22年度37篇,字数3735字数,累计67826字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