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系统/三项修炼/02
用“三系统”建立学习型组织,难点在什么地方呢?我的实践经验,难点是对于“知识的理解”。
我2016年最开始学习时间管理的时候,有一段时间陷入了一个误区,报名了很多线上的课程一味重视方法性知识的学习,但是忽略掉了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这就导致越学越混乱,越学越迷茫,也越学越急功近利和浮躁。
后来经过复盘反思,我把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具体的事实性知识,事实性知识包括那些具体、可以验证的信息和数据。
比如我要做碳中和教育,大部分人的学习逻辑是碳核算与各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我先从事实性知识开始研究,双碳的政策标准、行业统计数据、碳足迹产品知识、碳培训市场规模、竞争对手产品分析等。
这是麦肯锡做事的方式,以事实为起点,这种知识有助于提供一个坚实的事实基础,以支持决策制定过程和策略规划,基于对所有的真实分析,基于碳中和领域的现状和痛点,我才选择了1对1碳中和学习服务作为业务的单点击穿。
通过持续收集和分析事实性知识,学习型组织能够更好地了解其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营状况,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事实性知识的积累和共享也是组织学习的基础,它为员工提供了共同的理解和语言,有助于促进跨部门和跨职能的沟通与合作。
以上内容,很多人理解起来有难度,我打个简单的比方,我们可以把一个人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看作是一块块砖石,把方法性知识看作是水泥,那么学习的过程就像是用砖石和水泥建起一面知识的墙,衡量一个人的学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看的就是这个人构建的这面墙有多高大,有多牢固。
但是,我们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工作后,所有人接受的教育和培训基本上都是方法性知识,比如AI工具的培训,阅读培训,思维导图培训等等。
尤其是这几年的知识付费和知识主播的崛起,我发现方法性知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多,而对于事实性知识的教育却往往被人忽视了,特别是目前我们的高等教育阶段,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中小学阶段会要求孩子们背诵和默写很多事实性知识和概念,到大学阶段很多课程考试都是开卷式的,不再考察学生们对事实性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只测试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和判断力。
这就导致我们构建这堵墙时发现,往往水泥还绰绰有余,但砖块却不够用了,人们空有很多想法观点,却无法用丰富的事实去呈现它们。少几块砖,墙面依然能够立着,尽管有些不牢固。但砖块缺得太多时,砖块间的间隙太大,就没法连接在一起了,墙面坍塌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
AI工具的诞生,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我们们往往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新方法,而对很多事实性知识本身却不甚了解。尤其是在碳中和领域,因为在很多学习者看来,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记忆这些知识概念是不值得的,因为他们可以随时搜索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我却截然相反,每天都在熟悉碳中和相关术语和基础知识,还天天讲。
明天继续更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