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温州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散文
【水墨江南】福泉山:六朝霸业成逝水,千古名山犹姓陶

【水墨江南】福泉山:六朝霸业成逝水,千古名山犹姓陶

作者: 金春妙 | 来源:发表于2017-11-13 15:25 被阅读176次
【水墨江南】福泉山:六朝霸业成逝水,千古名山犹姓陶

初冬,携儿同登福泉山。

汽车在盘山公路行驶,山路十八弯,在每个转弯处向下探望,壁峭崖悬,沟壑幽深,飞瀑深潭。植被从深绿到浅红,颜色各异,多姿多彩,美不胜收。

福泉山位于瑞安市西北部,最高峰盘古楼尖836米,云雾弥漫,形成壮观的盘古云海等自然景观。

南北朝陶弘景曾隐居福泉山,被道教谓为天下第二十八福地。山上有福泉寺,是在陶弘景结庐隐居处建起来的古寺。寺为三进两厢,飞檐斗拱,气宇轩昂。

行走在山顶十八亩水库旁,望着天上似乎伸手可触的白云,陶弘景的诗句油然而生: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这是陶弘景回赠给梁武帝的诗。

陶弘景(456—536),南京人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道教思想家、丹道学家和医药学家,年轻时曾在南齐朝廷任职,由于看透官场险恶和人世的混浊,愤于朝政腐败,又深受隐逸思想影响,齐武帝永明十年(492年),37岁的陶弘景辞官,挂朝服于神武门,远离尘世,退隐江苏句容句曲山(今茅山),后移居积金东涧,后辗转来到安固(今瑞安)屿山。潜心炼丹修道成为道士,并开创道教茅山宗。并遍历诸多名山,访求仙药,自号“华阳隐居”,成为著名的道教人物。

后来,雍州刺史萧衍起兵反齐。陶弘景与萧衍有旧谊,于是派弟子前去协助。萧衍取代齐建梁(502年),为梁武帝。他很感激陶弘景的有力支持,对陶弘景深为信任、非常敬重,期望陶弘景出山辅政。但梁武帝屡请而陶弘景不出山,多次赠官也不受。

一次,梁武帝亲写了一份情真意切的御诏欲请陶弘景出山,梁武帝在诏书上问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卿何恋而不返?”陶弘景接到诏书后,写一首诗作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就是著名的《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一诗。

梁武帝见陶弘景坚决不肯出山为官,只好作罢。但梁武帝与隐居山中的陶弘景平时常有书信往来,朝廷大事梁武帝常前往隐居的山中咨询陶弘景。当时陶弘景虽然只是个隐居道士,却是一个对朝政有相当影响的人,因此当时人们称陶弘景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富有才情,是“活百度”般的存在,他博闻强识,其自述“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正是在这八个字的勉力下,陶弘景除“六经诸子史传无所不通”之外,还通晓许多冷门小众的知识。其全部著作多达八十余种,内容涉及医药、炼丹、天文历算、地理、兵学、铸剑、经学、文学艺术、道教仪典等诸多方面。其中包括史上首部道教神仙谱系《真灵位业图》,给天神、地祗、人鬼等三千多名道教神仙,统一进行了套改定级。

陶弘景还精通武学,史书记载其“便马善射”。 他这双手,以前也是挽过大弓,降过烈马的……

当然,才情不是重要的,主要看事迹。

他为什么得到梁武帝的尊敬与信任呢?主要一点是梁武帝未得天下时,陶弘景就鼓吹上天告诉人们,梁要得天下了。如此而已。萧衍废齐更立后,“梁”这个国号就是陶弘景给起的。

陶弘景中年辞官,挂朝服于神武门,隐居茅山,彻底脱离体制。梁武帝“屡加礼聘”,但他“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着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学曳尾之龟,岂有可致之理。”

梁武帝对他十分尊敬,到了什么程度呢? 

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谘询。

“每得其书,烧香虔受。”

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另外,陶弘景的颜值也相当了得。根据《南史》记载,陶弘景“身长七尺七寸,神仪明秀,朗目疏眉”,能在史书上捞到这十四个字,绝对应该是一枚帅哥。

清朝瑞安有个进士游过福泉山之后,题下楹联:六朝霸业成逝水,千古名山犹姓陶。这楹联随着这千年古刹流传开来,后人觉得甚为恰当,梁武帝的霸业早就几经改朝换代,而陶弘景修炼过的名山却因他得名陶山,叫了一千多年。其中故事重重,最有名的是陶弘景在陶山治病的故事。

陶弘景在福泉山数度春秋,治病救人不计其数。公元506年,陶山瘟疫流行,陶公急中生智,把研制好的百药和多年炼就的丹药投入溪水中,溪水顺流而下,陶公默默祈祷:愿饮到溪水的人太平无事。果然应验得很,百姓平安无事。后来,当地人民为了纪念陶公,就把这溪水称做“福泉”,把陶公修炼的地方改建称做“福泉寺”了。

登上炼丹崖,碧山半岛和仙降半岛尽收眼底,天上白云悠悠,清风徐来,顿时神清气爽。遥想当年,陶弘景每日寅初起床,在炼丹崖上打坐练功,运气调息,采天地之正气,摄日月之精华。一片缥缈氤氲的岚气,笼罩在炼丹崖的半山腰,把几座山峰高高托在云端之上,山岚隐现起伏,山峰好象浮动在海上的仙山。至辰初,山岚已飘上山巅,化为白云,飞入蓝天,在蔚蓝的天幕上变化出数不清的幻景;有的如天马行空,神态骏逸;有的似巨鳌搏浪,气势磅礴,令人精神振奋;已有的野鹤展翼,翱翔闯荡;有的似瑶室仙女舒广袖,曼舞轻歌,使人心旷神怡。

沙门山福泉寺是临时省委驻地。

面对国民党的百万大军对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在这样的背景下,1935年1月,由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先头部队和突围部队为基础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以下简称红军挺进师)成立,粟裕为师长,刘英为政委。

  在中国革命史和抗日战争史上,红军挺进师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境内,驰骋于浙南山区,为创建和保存这个战略支点,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以数千之众牵制了国民党数万大军,有力地配合了红军主力的长征。

我市革命老区群众基础好,成为红军挺进师在浙南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在沙门山福泉寺,曾留下红军挺进师艰苦斗争的足迹和浴血奋战的故事。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后不久,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了中共中央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但蒋介石采取“北抚南剿”的方针,调集兵力,对红军挺进师实施“清剿”,企图在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之前,将坚持南方斗争的红军游击队“剿灭”。在师长粟裕的率领下,红军挺进师主力到浙西南地区开展游击活动,与敌周旋,相机作战。

在福泉寺内一侧墙壁上,醒目地写着“刘英同志在福泉”七个大字,下有刘英在福泉寺简介及挂有刘英在福泉寺期间的生活用品的照片,包括刘英写下的标语、穿过的棉袄、用过的煤油灯等照片,记录刘英同志在福泉寺的点点滴滴。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山中一日,一诗千年。回眸山水处,千古名山犹姓陶。

【水墨江南】福泉山:六朝霸业成逝水,千古名山犹姓陶

相关文章

  • 【水墨江南】福泉山:六朝霸业成逝水,千古名山犹姓陶

    初冬,携儿同登福泉山。 汽车在盘山公路行驶,山路十八弯,在每个转弯处向下探望,壁峭崖悬,沟壑幽深,飞瀑深潭。植被从...

  • 赞南岳古松

    千古名山一青松, 傲然挺立在山峰。 云蒸霞蔚数百载, 水墨丹青入画中。

  • 古风歌词(江南调)

    花似火 水如蓝 笑靥乱 伊人香 乌衣巷 忆江南 点点惆怅满 六朝心事付风雨 秦淮河岸谁人唱 一曲千古轮回 犹抱琵琶...

  • 平越古城:旧时平越大夫第,飞入福泉百姓家

    福泉不缺名山、名水,亦不缺历史、文化,更不缺名人、古迹。 福泉缺的是什么?豪宅?可以这么说但也不全是。 福泉的先辈...

  •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江南,是一首清新婉转的诗; 江南,是一幅水墨丹青的画; 江南,一袭风水灵地,才子佳人无数; 江南,总让我想起六朝古...

  • 临江仙.月夜玲珑局

    临江仙.月夜玲珑局 二十年犹孤独,手谈致敬聊斋。 一轮明月照窗台。 先机盘算后,门户洞犹开。 莫道年华逝水,名山利...

  • 临淮阴

    帝王霸业成,兔死走狗烹; 五刑凌身日,犹忆楚歌声。

  • 选择*劫与意义

    无情岂非真无情 宏图霸业比山重 一念爱憎横千古 无尽血泪笑当今

  • 千古可溯

    著书频频成旧历, 霸业几度创盛世。 开疆拓土心心念, 千古可溯伟人事。

  • 阅江楼

    阅江楼前浪飞舟 一水淘尽千古愁 盛世江南佳丽地 六朝遗韵一览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水墨江南】福泉山:六朝霸业成逝水,千古名山犹姓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yz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