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南行散记(十九)一脚三省

作者: 晨光发甜 | 来源:发表于2018-06-27 05:56 被阅读0次

在酒店睡到自然醒。昨晚与友人相聚十分开心。友人热情地为我们安排食宿,我们也就欣然接受了。临分手前,友人特意叮嘱我们好好休息,消除一下这几天旅途的劳顿。友人这么一说,我们还确实感觉到了自己的疲惫。

看看房卡里面的早餐券,吃早餐的时间还没有过。洗漱后去餐厅吃早餐,早餐既清淡又丰盛,餐厅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极其安静。强烈的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斜射进来——今天又是个大晴天。出发时的担忧一直也没有出现,除去在安吉突遇的那场雨外,到目前为止,我们南行的这些天天气一直都非常晴朗。

吃完早餐收拾行李,和友人通电话。友人昨晚曾嘱咐我们,出发前一定要打电话给他,他要给我们带一些当地特产。友人夫妻俩带着小孙女来给我们送行,把大包小包的特产“转移”到我们的后备箱中。蜂蜜、笋干、鱼干,满满的情意,我们欣然接受——不能拂了友人的好意。友人的小孙女极其喜欢我,按辈分她应该称呼我奶奶,但是半年多前她第一次见到我的时候就称呼我为阿姨,这次再次见到我的时候,依然沿用了这个称呼,这个可爱的小女孩的记忆力让我惊叹。

友人极力劝说我们在江山停留一下,他说这里也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比如戴笠秘宅,江郎山景区,浮盖堆石洞群,月亮湖景区……我们一心想继续前行去婺源,于是就婉拒了友人的美意。看我们无意停留,友人就和我们约定晚上在江西上饶德兴会面,他在那里也有生意上的“根据地”,我们愉快地接受了这个约定。

上午10:00,和友人道别前往婺源。“江山”如画,连绵的群山静静地安睡,山间公路通向遥远而神秘的地方,令人心生遐想。

在江南,留给我深刻印象的树有两种:一种是清秀挺拔的水杉,一种是随处可见的樟树。

在进入文图村的一个山路拐弯处,遇到了一棵大樟树。据附近饭店的老板说,这棵树至少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从远处丝毫看不出这是一棵树,倒像是一小片树林。

“文图”的标识出现在两条公路汇合的地方。这个村位于浙江衢州常山县和开化县的交界处,一路走来,山路的一侧一直有水流相伴,水流的名称无从知道,但我猜想一定和钱塘江有关,因为开化境内就有钱塘江的源头。

这个叫开化的地方,位于浙、赣、皖三省交界处,被莫言称为“神仙境”。这里依山傍水,有江南小布达拉,有珍稀动植物……北纬30度神秘纬线穿境而过,我对这条纬线充满无尽的猜想。北纬30度,主要是指北纬30度上下波动五度所覆盖的范围,在这个神秘的地带,既有许多奇妙的自然景观,又有着许多令人难解的谜团以及怪异现象,存在着许多地球文明信息。珠穆朗玛峰在这个神秘的地带,尼罗河、幼发拉底河、长江、密西西比河都在这一纬度线入海。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撒哈拉沙漠的“火神火种”壁画、死海、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玛雅文明遗址、百慕大三角区都散落在这条令人匪夷所思的神秘地带,12000年前突然沉没海中的“亚特兰蒂斯”(常说的大西洲)也让这条地带充满奇异的色彩。

如今,我就站在这条线的某一个点上,像一只极小的蚂蚁,也或者是更小的尘埃。其实,江南的每一寸土地都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无限向往,希望用脚亲自去丈量它的每一寸土地。

在距离婺源36公里处,再次与樟树相遇,这次遇到的樟树是一位“老者”,据说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树龄了,却丝毫没有显出苍老的姿态,茂盛的枝叶焕发着蓬勃的生机。这株大树的树干从根部分成了两部分,越往上越是枝干横生。一个圆圆的树洞中有蜜蜂飞进飞出,旁边的老人说,有野生的蜜蜂在这里筑了蜂巢。我特别想知道树洞里的蜂巢是什么样子,就想凑到更近的地方去看个究竟,被一旁的老人阻止了。他说,这些蜜蜂的攻击性很强,人稍微一靠近,它们就会进行攻击。我疑惑了:这明明是蜜蜂,怎么会有马蜂的习性?不过,我还是收起了自己的好奇心。记得以前在北方参观一个朋友的蜂箱时,事前朋友给我们每个人都戴上了“面罩”,就是一个像草帽大小的帽子四周罩着结实的纱,“全副武装”后才让我们靠近蜂箱。我们对这种小心翼翼的做法很不理解,友人解释说,你们是陌生人,蜂箱里的蜜蜂对陌生的气味是很敏感的,它们会认为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中了,这时就有可能对带来陌生气味的人进行攻击。

12:45,进入江西上饶市德兴市界。让我来看看自己所处的地理方位吧:我刚刚从东边的开化(浙江衢州)来到德兴界,再向北走能到达婺源县城。又行驶了一段路程,果然看到了一座小城,这就应该是婺源县城了吧?导航肯定了我的猜测,路旁的建筑和江浙一带的建筑相比有了一些变化,是我眼中的徽派建筑风格。婺源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大鸿儒朱熹的故里,京张铁路建造者詹天佑的家乡,金庸先生的祖籍地,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不过沿途我看到的景色似乎和这个说法不太吻合,大概要深入婺源腹地才能有深切体会吧。

民以食为天。看到路边有家小饭店,我们决定先吃午饭。店内很清静,只有两个人用餐。本来想边吃饭边在小饭店里躲避一下正午强烈的日光,没想到这家小饭店里居然没有空调,只有一台会摇头的风扇。好在老板娘非常热情,老板又很健谈,让我们暂时忘却了暑热。

老板得知我们要去看油菜,极其开心地笑了:“别说油菜了,连油菜籽都没有了,都变成油了。”我们在惊讶之余都被老板的打趣逗笑了。“婺源有油菜花的那些地方都种了什么作物?”“早已经插上稻子了。”老板回到吧台里面坐下,缓缓地说。“那我们就不用再去看了,反正连油菜籽都看不到了。”我学着老板的口气对夫君说。老板说:“你们可以明年三四月份再来,那时的油菜花很好看。这个季节你们可以去江湾看看,风景也不错。”连油菜籽都看不到了,我们决定放弃再向纵深前进的脚步。吃过午饭,我们驾车在县城转了几条街道,时间还早,决定前往黄山方向。

公路起伏回环,两侧的景致像是流动的画卷,我们仿佛在风光片中行走。

15:32,途经汪口观景台。实在按捺不住要看看的想法,把车停在观景台旁,循着水声爬上了洒满阳光的观景台,阳光热烈又肆无忌惮地拥抱着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异常热情。

站在观景台的栏杆旁,巨大的响声迎面扑来,直冲耳鼓,随之而来的还有清爽的风,风似乎想把阳光的异常热情织成的“披风”从我们身上撕掉。一条水色深绿的河跃入眼帘,上游平静的水面上映着蓝天、白云、房子的影子,像一大块手感细腻的丝绸围巾。水行到橡胶坝处,由于被阻隔得太久,水流轰鸣着冲击着橡胶坝,也许是用力过猛,通体都变成雪白色,一路向下奔去。到了水位稳定的河床,水流再次恢复成深绿色,但再也没有了先前光滑细腻的样子,变成了有褶皱的丝绸。就在这条河的臂弯里,躺着一个安静的充满徽派建筑气息的村庄——汪口。上天对汪口的眷顾还不止于此,它的另一侧是连绵不断的山峰,汪口就这样静静地躺在山和河水的怀抱中,宠辱不惊。

汪口位于婺源县东江湾镇的西部,交通非常便利,距离婺源县城23公里,向西行84公里即可到达瓷都景德镇,往南行58公里,可到达著名的三清山,向东行101公里,即可到达我们的目的地黄山。

汪口古代称永川,因碧水汪汪而得名“汪口”。这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历史上这里文风鼎盛,以文采名于世者9人,著作达27部。还出了一大批徽商富贾和精杏林、工篆刻,善书画的名士贤达。明清时期,这里的商业十分繁荣,是当时徽州东南部与婺源东北乡的区域商业中心和重要的水运商埠。如今繁华已逝,但仍难掩汪口曾经拥有的厚重与古朴。

此次南行,不断有好友询问攻略,打算有机会按图索骥。其实我们出行之前的目的地设定只是江南一带,至于具体到哪个景点,我们并没有提前预设好,属于旅行中的“自由派”,主要靠缘分和感觉。江南在我眼中就像一个完美无瑕的女子,哪个部位都长得恰到好处,把所有的部位合起来,依然美得天衣无缝。比如与汪口的邂逅,毫无思想准备,就那么撞了个满怀,然后收获了美美的眼福,本来没带着任何事先的预想和期待,忽然一下子就被汪口惊艳了。

【原创】南行散记(十九)一脚三省

离开汪口,沿着公路继续向前。公路两侧高大的行道树规整大气,公路一侧是嫩绿的稻田,连绵的小山峰一直环绕着。马路极其空旷,看不到一辆车,我们仿佛进入了无人之境。

公路渐渐陡峭起来。一侧的山上被绿色覆盖着,密不透风,看不到山体的颜色,另一侧的山沟中有清澈的溪水流淌。峰回路转,满眼还都是绿,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这里的清幽。想要给美景拍照的我内心蠢蠢欲动,但又无能为力——山间公路极其陡峭,只容两辆车相向而过,中间是醒目的黄色实线。

暂时放弃了拍照的想法,跟随车轮的脚步在回环往复的山间飘飘欲仙。周围的景致完全是大自然原有的样子,没有任何人工刻意雕琢,也没有突兀的人工建筑破坏美感,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车轮似乎怕打扰我们的宁静,与公路“亲密接触”带来的胎噪似乎都消失了,或者是瞬间被水流的潺潺声和动听的鸟鸣声淹没了。

当车子再次转过一个陡峭的弯道,路的右侧终于出现了一片开阔的地方。车子拐上开阔的平台,在一块用碎石砌成底座的大石头前停了下来。这块大石头上用红色的字醒目地标注着这里的与众不同:一脚三省。“脚”并没有用汉字描述,而是用一只黄色的脚丫代替,还有“休宁岭南“具体位置的描述。石头后面是青翠平缓的山峰,山峰的后面有大朵的白云探出头来张望。

我站在大石头脚下,看看自己的两只脚:它们此刻正踏在浙、赣、皖哪个省的土地上?或者一只脚踏在某一个省,另一只脚踏在另一个省的土地上?再或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实这只是人们依据多种因素人工划定的界限而已。风光无界限,不会因为自己的归属而放弃美丽。

【原创】南行散记(十九)一脚三省

开阔地上还立着一面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的墙,白墙黛瓦黑字,墙上的“岭南”两个大字标注了这里的归属。根据我有限的地理知识判断,这个标志应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岭南”。岭南,是五岭以南的简称,指我国南岭以南的地区,它曾是唐代行政区岭南道之名,相当于现在的广东、广西、海南全境以及曾经属于中国皇朝统治的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岭南是中国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由于历代行政区划的变动,现在的岭南特指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三省二区。定位也显示,此“岭南”非彼“岭南”,准确地说,它是安徽省的“岭南乡”。岭南乡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与浙江开化、江西婺源接壤,在我看来,它们是三朵“姊妹花”。

【原创】南行散记(十九)一脚三省

在这片开阔的地方,我特别想把自己变成一只鸟,飞到高空盘旋、俯瞰,或者干脆在哪棵稀有物种的树上筑个巢,做个常客,这样就能见证这美景的春夏秋冬了。

启程向更远处行进,不知道这条路的名字(其实导航有显示,但是我没有记住)。越往前走,两旁的树木越茂密,环境越幽静。又转过一个弯,路的左侧立着一块高大的界碑,“安徽休宁岭南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字样清晰可见,立碑时间是2016年8月。它精准地标注了保护区的地理坐标:北纬29度28分,东经118度08分。

【原创】南行散记(十九)一脚三省

山路渐渐平缓起来,路旁出现了嫩绿的稻田和白墙黛瓦的村落,远处的山泛着深青色,成为白墙黛瓦绝好的背景。

【原创】南行散记(十九)一脚三省

由于在岭南乡流连的时间过长,前往黄山的计划取消了,还要去江西德兴赴友人的约会呢。车子驶上一马平川的高速,前往德兴。

看山跑死马,作为旅行的“自由派”,我们收获了众多的意外和惊喜,也由于没有提前做好攻略,多跑了很多路,错过了一些美景。去德兴的路途比我们预想的远了很多,但这次我们没有走错路,终于在预定的时间内赶到了德兴,再次受到友人及其朋友的盛情款待。

【原创】南行散记(十九)一脚三省

2017.11.23


相关文章

  • 【原创】南行散记(十九)一脚三省

    在酒店睡到自然醒。昨晚与友人相聚十分开心。友人热情地为我们安排食宿,我们也就欣然接受了。临分手前,友人特意叮嘱我们...

  • 【原创】行走系列南行散记续(十九)又见104

    在莆田市仙游县的东方宾馆睡得极不安稳,窗外就是繁忙的国道,加上地势高低不平,重型货车的轰鸣和减速刹车的声音不绝于耳...

  • 【原创】南行散记(七)缘分

    从东关街出来右转,打算回酒店。街道不宽,两边有很多门店,亮着柔和的灯光,有零零散散的游客在门店前,或逗留,或询问,...

  • 南行散记之(三)

    (5)三坊七巷历沧桑 得知我来闽,在省会福州工作的另一位发小海风便一日几个电话的邀约我和锋子...

  • 【原创】南行散记(三)邂逅“大家闺秀”

    进入徐州界,继续沿104国道向前行驶。道路两侧的景色依然有着北方的特点,没有期待中的柔美和秀气。 大约行驶了一个多...

  • 南行散记

    喜欢拿着相机的感觉,虽然拍照的技术很差。喜欢从取景框里看东西的感觉,虽然剪裁出的画面很普通。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

  • 南行散记

    那次南行的目的地是至今到过的最远的地方。事有不巧,清早一出家门,老天就淅淅沥沥掉雨点儿,上了高速刚出河北地界简直就...

  • 南行散记

    (1)十莆两地一日至 国庆假期,适逢待业在家,又因友人的热情邀约,便准备去福建莆田游玩并...

  • 南行散记

    文/照/高放 大人工作难得闲遐,孩子们上学更没有时间,选择寒假期间去老挝,去异国他乡欲想过一个暖和、休闲的春节大年...

  • 南行散记

    山塘街往东,不远就是泰伯庙。七月的天下,黑门洞开,泛着智者掘进的光;三千多年的退避、断舍、恩怨,只需三千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南行散记(十九)一脚三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gyeftx.html